1 / 10 处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分析与求解衡东欧阳遇实验中学阳其保 421411 一: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1:两种状态: A :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2:两个基本特征: A:运动学特征:速度为0 或速度不变。 B:动力学特征: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0,(即平衡条件)二:求解共点力平衡的基本步骤: 1:正确画出受力分析图。受力分析方法:A:整体法和隔离法(区分力和外力) B:假设法。(判定弹力、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2:合理建立坐标系,对不在坐标轴上的力进行分解 3:利用力的分解和合成求合力,列平衡方程。 4:解方程。三:求解共点力平衡的基本方法: 1:力的正交分解法: 此方法适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注意合理选取坐标系,尽可能使落在坐标轴上的力多一些,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 2: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可根据结论:“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借助几何知识求解。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可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 3:矢量三角形法: 物体受同一平面三个互不平行的力作用下平衡时,这三个力的矢量箭头首尾相接, 构成一个矢量三角形,利用三角形法, 根据正弦定理、 余弦定理或相似三角形等数学知识求得未知力。此种方法直观、简便,但它仅适于三力平衡。 4:相似三角形法:即找一个与矢量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利用几何知识求解。 5:正弦定理法: 三力平衡时, 三个力可构成一封闭的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四:平衡问题中的临界与极值问题。 1:临界状态: 是从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从一物理过程转入到另一物理过程的转折状态。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和“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常见的临界状态有:A: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0(主要体现为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B: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达到最大值,弯与不弯的临界条件为作用力为0;C:靠摩擦力连接的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或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为摩擦力达到最大。研究的基本思维方法:采用假设推理法。 2:极值问题:是指研究平衡问题过程中某物理量变化时出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中学物理的极值问题可分为简单极值问题和极值条件问题,区分的依据就是是否受附加条件限制。处理极值问题的两种基本方法: A :解析法: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通过数学求极值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