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讲义讲义 第一章 绪论 前言 1.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推测时期 观察时期 培养时期巴斯德、科赫等的贡献简介 生理学研究时期2.环境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微生物的特点 一、个体小、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样二、繁殖快三、代谢强度大:四、数量多五、易变异 第二节、环境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一、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二、污染环境中的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三、废水、废物的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四、环境监测与评价的微生物方法和原理研究 第三节、学习环境微生物的意义 21 世纪环境微生物学展望 重点: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环境微生物学的主要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第二章、环境中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前言 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根据它们的形态、结构以及生理性状等特征,主要归纳如下: 微生物 细胞型原核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粘细菌、鞘细菌、蛭弧菌、蓝细菌等真核微生物酵母菌、霉菌(真菌)、原生动物、微型藻类等非细胞型 病毒、类病毒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第一节、细菌 细菌是一大群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也是环境微生物学的讨论重点。 一、细菌的形状和大小1、 细菌的个体形态(三种主要形态)2、 菌落的形态(colony)固体培养基(1) 细菌在固体琼脂(1.5~2.0%)平板上的菌落特征(2) 在半固体琼脂(0.3~0.5%)试管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所形成的培养特征(3) 在明胶试管培养基中穿刺接种所形成的培养特征 二、细菌细胞的结构细菌细胞结构模式图1、细胞壁(1)功能:(2)结构:(3)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染色的历史发展和染色原理染色方法可分为简单染色法和复染色法之分。步骤和原理。革兰氏染色的机理2、细胞膜(1) 细胞膜的结构(2) 功能:3、细胞核:细菌的细胞核没有核膜和核仁,没有固定形态,结构简单。 细菌质粒(plasmid),降解质粒。 4、细胞质及其内含物 (1)细胞质:(2)细胞质内含物:5、荚膜(1)类型:大荚膜、微荚膜、粘液层、粘接物、菌胶团(2)化学组成(3) 功能及意义6、鞭毛:运动器细菌的趋光性、趋化性等 7、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的一定阶段,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1)产芽孢的细菌(2)芽孢的形态(3)芽孢的特性,芽孢能耐受不良环境的原因。 三、环境中常见的细菌种类 细菌种类繁多,需依据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