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故事》观后感——艺工 101 马路平 ——观西京故事》——观《西京故事》 艺工 101 马路平 在记忆里,小时候是听过秦腔的,每逢过年和十五的时候城里都会专门组织唱戏,那时候顶多也就是个凑热闹,真的一次都没听懂过。当《西京故事》第一场开始,钟声敲响,陕北民歌唱起,还有眼前舞台设计的专业程度,彻底改变了以前的那种观念——呈现在面前的已不是以前儿时的“戏”了,这是一部大型秦腔现代剧,是陕西高校纪念建党 90 周年组织大学生集体观看的一场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戏剧专场,何等的令人兴奋与期待,暗自告诉自己应该认认真真的去“洗耳恭听”与心领神会了。亲情随着舞台上的情节发展,思绪也进入了剧情而时起时落,一会儿高兴一会儿担忧,尤其是剧中老罗一家人寻西京梦的艰辛历程,更是触动了心灵中最脆弱的神经,为了整个家庭而终日劳苦的父母浮现于眼前而久久不能离去。那种伟大成就了世间最无法比拟的情感力量,生吾于世,甚微抚养,无所征求,一切文字,一切赞美与歌颂都显的何等苍白无力。也许他们没有带给孩子物质上的充裕,也许他们无法给予孩子深奥的人生教诲,但最朴实的行动下却总有着最真挚的爱,漫而四溢,潺潺不断。身为人子,又有何缘由不去如他们爱自己一样去回报于他们,虽然与其情相比微不足道,却总算是给心灵点点应得的慰籍,所谓百善孝为先,既是如此吧。信仰对于老罗一直坚持护树,更是觉得做儿子的应该是支持老父亲的,因为老罗一家世代对紫薇树的感情已经不是金钱可以代替,这树是他们家对于祖先和生命,以及全村人对于西京梦的一个象征,也是对美好生活的一个向往。不只是老罗要坚持,罗家成以及所有后代都应该坚持去护树。这种守护已经跨越一般意义上的生命延续,而成为一种精神的时代救赎。没有精神的时代是悲哀的,没有信仰的生命是苍白的,不管是在过去、当下还是未来,任何一个人都应该坚守心灵中的高尚净土,并为之奋斗与拼搏。时代在整个剧情中还有一个贯穿故事全局的就是部分城市人对于农民工的歧视与不屑。在他们的眼里,农民工是第 1 页 共 9 页低下的没有文化的,不仅又破又穷而且脏兮兮的不讲卫生和文明,整个故事中房东老板娘对主角们从始至终的态度就明显的体现了这一点。她的那种吝啬、心胸狭隘与泼辣,让人顿觉小市民是那样的令人生厌,他们看不到农民工勤劳质朴和善良,而是用门缝中窥视世界的方式去想当然的鄙视,却把自己放于一个人间上帝的姿态,殊不知平日的种种恶习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