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的海尔、减法的万科 (一) 把海尔和万科写在一起,是不是有点岂有此理?因为,海尔与万科,第一,行当不一样,一个是家电企业,一个是房地产商;第二,地界隔千里,一个在北方的青岛,一个在南方的深圳;第三,来路有差异,一个是传统企业起死回生,一个是新兴企业无中生有;第四,志向不可比,一个是跻身世界 500 强,一个是争当深圳地产王…… 但把海尔和万科写在一起,又是如此的有理有趣:同是 80 年代创业、90 年代崛起并都做到了本行业的冒尖位置,但海尔与万科,无论是过去十几年走过的道路,还是眼下经营上采取的策略,以及对今后若干年发展的设计,又是如此的迥然相异:一个由专门生产电冰箱向把所有家电一网打尽发展,一个由各行各业都插一腿向以房地产为主业转移;一个嫌青岛太小于是杀奔全国建立广泛的大本营,一个觉全国太大于是回师深圳营造稳固的根据地;一个大张旗鼓地购并扩张,一个悄无声息地转卖凝聚;两家上市公司、一对知名老总,一个正雄心勃勃地抓抓抓(加加加),一个正大刀阔斧地砍砍砍(减减减)……海尔与万科,这截然不同的两种做派,不正是近年来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两种潮流--多元化经营与专业化经营的典型代表和真实写照吗?由专业化做起的海尔与由多元化起步的万科 海尔和万科的故事,都得从并不遥远的 1984 年讲起。这一年,35 岁的张瑞敏由青岛市家电公司副经理调任电冰箱总厂厂长;33 岁的王石从广州某机关下海闯荡深圳组建了万科公司。两个人境遇不同的是,张瑞敏面对的是一个亏损 147 万元的旧摊子,王石肩负的是一个原始资本为零的新企业。这不同的经济基础,便决定了海尔与万科创业伊始走上了不同的经营道路--海尔是“干什么吆喝什么”,万科是“什么赚钱干什么”。整个 80 年代海尔的专业化经营与万科的多元化经营,便由此发端;张瑞敏整顿队伍从德国引进生产线造开了冰箱,王石则拉起人马把日本的录像机销往中国的内地…… 从 1985 年直到 1991 年,整整 7 年的时间,海尔一直致力于把冰箱做好,做大。在此期间,国内冰箱企业“王顾左右而言它”的不在少数。但海尔没有。如果一定要以多元化和专业化来分的话,此时的海尔无疑属于专业化的一类。在这占了海尔发展史一半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什么叫座的传奇。如果非要讲点故事的话,有两件事倒是不妨一提—— 一是 1985 年,张瑞敏从一封用户来信中得知生产的冰箱存在质量。经检查,发现仓库里还有同样的冰箱 76 台。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