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年纪念建党 97 周年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 为了纪念建党 97 周年,我们需要学习梁家河写心得,你写好了吗。这里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2018 年 6 月 30 日至 7 月 1 日,根据局里统一安排,我与局40 多名党员干部赴延安参加了红色教育培训班,两天的活动安排紧凑有序,深深的触动了每位党员的心灵,尤其是 30 日下午局领导带领大家徒步 5 公里梁家河参观学习,让我受益匪浅,感触颇深。习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 梁家河村位于 XX 省 XX 市 XX 县区文安驿镇东南方向 5 公里处,今天的梁家河与 48 年前的村落相比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中是一条小河,沿河道两岸的黄土崖边狭长零星住着村民,土窑洞三间一处,五间一院零散地镶嵌在小河两岸,在陕北黄土高原上别有一番景致。培训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习总书记在这村子生活的 7 年发生的一系列有趣感人的事件,还带领我们参观了建于 2012 年的梁家河村史馆(原梁家河村小学旧址),梁家河村史馆以尊重历史的态度再度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梁家河村的发展历程,听着解说员的讲解,我的脑海也似乎跟着闪现出北京知青当年梁家河插队时的场景,他们充满着激情,在艰苦的岁月里保持着一颗炽热的心。改革开放后梁家河村在当地国家富民政策指引下,勇于奋斗,勇于创新,终于改变了贫穷落后面貌,人民安居乐业,一片祥和,这里记载了知青们艰苦奋斗的激情岁月,也记载了梁家河村发展历程。在上世纪 60 年代末,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梁家河村落户插队。他们克服种种困难、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磨练的事迹被当地人们所传颂。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当年他们生活的条件十分艰苦,在那个年代群众的最大生活来源就是农田,而这里地势陡峭,农田稀少,这也就意味着农民吃不饱肚子,他们也得饿肚子。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他们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打坝淤地修筑梯田,植树造林修通了道路,还开办了铁业社、磨面第 1 页 共 3 页房、代销店,成立了缝纫组,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和全省第一个沼气村,他们的先进事迹被人们传为佳话。1975 年 10 月7 日的中午,习近平作为最后一个离开梁家河的北京知青,告别了生活七年的村子,全村人不论男女老幼都来送行,很多村民都哭了,当时习主席也哭了,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