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人群中医药保健指导方案一、中医药保健目的运用祖国医学理论,拟定适合社区及农村老年人、妇女、儿童的中医保健方案,指导帮助社区和农村居民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将中医药内容有机地融入社区、农村卫生服务中,丰富社区及农村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展中医业务的渠道,开辟弘扬祖国医学,繁荣中医药事业的新途径,发展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农村卫生保健服务。二、中医药保健服务对象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三、中医药保健服务措施(一)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健康教育,以中医整体观和中医理论整体系统的认知方式,整体与功能调节的艺术,反映中医健康教育的特点和优势,有效指导社区及农村居民实践预防保健。(二)情志调摄:七情是人体对事物的不同反映,强调形神统一和保持“神”的自然稳定调节,移情易性,以情解情,避免七情所伤,防止疾病发生。(三)开展社区及农村老年人健康检查和健康状况评价,重点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隔离和早报告,积极控制和改变农村不良行为因素和社会方式。(四)充分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气功、食疗、药膳、保健运动等自然疗法,激发机体抗病能力。(五)充分利用农村中医药资源,对农村慢性病人开展康复指导,改善慢性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相关的中医药康复知识的咨询和简单易行的康复训练指导。(六)根据一年四季老年人、妇女、儿童各自特点,制定相应的中医保健药物和保健品应用指导。(七)针对不同对象,不同类型,举办各种培训,提高中医药治疗保健效果。1、农村保健指导人员培训:保健内容、健康教育,调整保健方案,提高服务技能,效果评价考核。2、农村居民培训:掌握正确的保健方法,接受保健指导训练,提高保健效果。(1)运用中医理论,对产褥期和更年期妇女开展保健服务:产褥期强调适寒温、避外邪、调情志、节饮食、慎起居、适劳逸;更年期加强有关生理和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咨询。(2)运用中医优势,开展小儿生长发育失调、肺炎、哮喘等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指导。四、中医药保健服务形式坚持“政府领导,卫生实施”的原则,贯彻落实“网络化、条块结合、就近服务”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农村中医药保健服务。(一)村卫生室1、宣传农村中医保健意义、内容、方法,负责动员辖区内人员积极配合保健服务。2、组织力量对重点人群进行调查登记,征求意见,落实服务需求。(二)乡镇卫生院1、“条块结合,就近服务”,根据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