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教师行为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1.谈话:同学们平时早餐喜欢吃些什么?今天早上你吃的什么?我们都知道,科学的合理的膳食搭配不仅能填饱肚子,还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营养(板书:搭配)。有一位小姑娘叫小丽,她的妈妈每天都为她准备早餐。那妈妈今天为小丽准备了什么早餐呢? 我们来看(出示课件图片:一杯果汁、一杯牛奶、一杯豆浆、一个馒头、一个面包)小丽喜欢吃一种食品、喝一种饮品,她现在有几种不同的选择?我们每个小组都有这些食物的图片,请组长拿出来,摆在课桌上,一起动手配一配,讨论研究一下有多少种搭配方法。2.指名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搭配过程,说出结论。(先选饮品,然后配食品 2+2+2=6 种)再指名另一个小组到讲台前演示不同的搭配过程,说出结论。(选食品,然后配饮品 3+3=6 种)师小结:(指图) 如果先选喝的,果汁、牛奶和豆浆可以分别搭配馒头或者面包,2种加 2 种加 2 种,共有 6 种不同的搭配;如果先选吃的,馒头和面包可以分别搭配牛奶或者豆浆,也是 3 种加 3 种,共有6 种选择。3.谈话:这样说搭配的过程比较麻烦,同学们能不能用更简单、明了的方法来记录搭配的过程呢?再想一想,怎样才能做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搭配?4.同学们刚才的方法都很好,说明同学们都能够积极动脑思考。那么同学们在搭配时怎样做的不重复、不遗漏的呢?(按照一定的顺序搭配)学生观察投影思考投影上的问题学生小组活动。小组汇报学生小组活动。展示学生所画的连线图:汉字的、数字的、图形的、字母的等。(说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实现了角色的转变,激发了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经历和体会物体的搭配的过程,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同桌、全班等形式反复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有利于表象的形成,同时还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策略意识。二、总结规律,板书课题1.结合板书,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食品的种数与饮品的种数,与有多少种搭配方法有什么关系?)在 小 组 内 讨 论 交流:食品的种数与饮品的种数,与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交流与评价,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中2.得出结论:饮品的种数×食品的种数=搭配方法的种数3.师生共同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