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感想汇报 重庆科技学院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学生第四党支部红色旅游感想汇报 2012 年 4 月 21 日星期六,重庆科技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第四党支部发起了以“回顾红色经典,不忘历史血泪”为主题的红色旅游。参与人员 xx,xx""在 xx 的带领下,从重庆科技学院出发,乘车至白公馆下,依次参观了白公馆、渣滓洞和红岩广场等红色景区。白公馆位于 XX 市沙坪坝 XX 县区,原是四川军阀白驹的别墅,故名。1939 年国民党军统局将此地改建为监狱,1943 年中美合作所改为第一监所。监狱背靠歌乐山,四周高墙、电网密布,墙外制高点上有岗亭和碉堡。狱内有牢房 20 间。爱国人士廖承志,共产党员宋绮云,徐林侠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等借是被囚禁于此。著名的小说《红岩》便再现了监狱内部残酷恐怖的囚禁生涯,及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 白公馆的烈士遗书——红岩“狱中八条”: 一、防止领导成员腐化; 二、加强党内教育和实际斗争的锻炼; 三、不要理想主义,对上级也不要迷信; 四、注意路线问题,不要从右跳到“左”; 五、切勿轻视敌人; 六、重视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经济、恋爱和生活作风问题; 七、严格进行整党整风; 八、惩办叛徒特务。白公馆是一处使后人缅怀英烈并为之扼腕叹息的革命遗迹。其历史意义在于缅怀那些为追求民主和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者和共产党人。支部成员纷纷表示,这浸透着先烈思想和鲜血的“狱中八条”时下的意义丝毫不逊于当时,应把它作为培养干部品德和反腐倡廉的的生动教材。我们要牢记历史,追求正义,严惩腐败。要坚决清除红岩中刘国定、冉益智式的叛徒,要严惩、防范现实中背叛党和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蜕化变质的假革命者和共产党人,以对得起牺性第 1 页 共 3 页生命的仁人志士,不能让烈士们的血白流。 渣滓洞原是重庆郊外的是一个煤洞,1939 年,国民党蒋介石派逼死矿主,霸占煤窑,在此设立了监狱。该集中营三面靠山,前临深沟,高墙外的制高点有岗亭六座,机枪阵地一处,常有国民党军一个连驻守。渣滓洞看守所分内外两院,内院有一放风坝,有 16 间男牢,2 间女牢。内院墙上写“青春一去不复还,细细想想”“认明此时与此地,切莫执迷”“迷津无边,回头是岸”“宁静忍耐,毋怨毋忧”等标语。 参观过程中支部人员保持着对革命烈士敬仰、尊重和对反动派愤恨、唾弃的心情。脑海中浮现的是革命烈士们在名族大义和个人生死面前毅然决然、慷慨赴死的壮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