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读后感VIP免费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读后感_第1页
1/3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读后感_第2页
2/3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读后感_第3页
3/3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读后感 人事科杜立峰 最近读了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写的《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王阳明是明朝才兼文武、奇志大勇的政治家、军事家,但令他名垂青史的是他在理学上的贡献。作者对王阳明哲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这本书对阳明学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从王阳明思想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论证。 陈来先生是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哲学博士、当代著名哲学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陈来教授对先秦儒学、宋明理学、中国哲学史有极深厚地研究,他这本《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一书对王阳明哲学思想很有自己的见解。我原来也读过一些关于对王阳明思想论述的书籍,可以看到不同的作者写出的王阳明,读起来味道也是不同的,从中收获到的也是不同的知识。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王阳明哲学的的核心思想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要理解这两个思想,我们首先需要明白古人的学习和今人的求知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研究生物、物理、化学,是要探索其间未知的东西,叫闻见之知,而古人的学习则很简单,就是要探索一个东西——道,可以理解为万物之至理,即德性之知。有了德性之知就可以内圣外王,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圣人,而这个道又没有标准,众说纷纭。 通过读书,我认识到王阳明所谓的"良知"包括明善恶(道德)。第二、辨是非(智慧)。这是人人具有,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就是唤起、体认、践行、扩充、光大、达到、实现。所以致良知就是要通过那些"致"的行动实现人皆有之、与生俱来的自性、本心、善根、智慧,达到万物一体、与宇宙同化的圣贤境界。 知行合一是在"致良知"在知和行关系上发展。"知行合第 1 页 共 3 页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为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即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王阳明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因此,知行合一反对那种只说不做的假道学,不行就不是真知,无疑有其深刻意义。 我们今天的求学、研究,学习各类知识、理论、方法,基本为向外求,看似与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关系不大。但相信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向外求,学习、理解、记忆都没有问题,但到了用的时候...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