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编辑修改- 劳动社会学总复习重点注:选择题主要看练习册中的选择题,题型标注为论述题的请结合课本内容复习。一、选择题1、(p6)韦伯论述了资本主义现代生产的组织原则- 科层制。2、(p7)泰勒是“科学管理”运动的创始人。3、(p7)梅耶“霍桑实验”,认为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4、(p7)制度学派的观点主要源自英国19 世纪韦布夫妇。5、(p32)澳大利亚经济学家费希尔首先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三次产业分类法是目前最通行的产业划分方法,将社会全部经济活动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6、劳动者的素质(多选) P75 (1)自然素质( 2)社会素质7、企业文化的特征(多选)P87 ( 1 )独特性( 2 )功能整合性( 3 )实践性( 4 )渗透性( 5 )社区性( 6 )行业性( 7 )群体性8、闲暇时间(选择) P102 闲暇时间,也称为自由支配时间, (是为了满足个人精神文化以及发展技能所花费的时间。)9、职业的特征(多选) P109 1 )社会性 2 )差异性 3 )层次性 4 )时代性二、名词解释1、(p2)劳动者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分工体系下,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处于一定的劳动岗位,遵循一定的劳动规范,有目的、相对持续地从事或向他人提供有价值物品与服务活动的社会人。2、(p8)现代劳动社会学主要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的学说。它分为两个阶段,一是 1945-1975 年前后,二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今。3、(p22)劳动是指人类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有目的的生产活动和提供非物质形态的服务活动。4、(p23)劳动社会化是一个与生产力发展相联系的概念,主要是指孤立、狭小的劳动转变为有紧密的、大规模的分工和协作联系起来的共同劳动的过程。。-可编辑修改- 5、(p29)三方协调机制—我国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是指由政府劳动行政部门、雇主(企业)组织和工人组织三方代表,按照一定的制度、规则和程序,在协调劳动关系方面所形成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6、(p39)职业是人们从事社会劳动的工作岗位。职业不仅可以反映人们的经济状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而且也是人们的社会阶层、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一般表征。7、(p41)职业结构是指不同职业类型的劳动者在劳动者总体中的比例。8、(p49)劳动保护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保护劳动者在生理、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权益而采取的各项保障和维护措施的统称。9、(p51)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在直接交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