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十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至七十年代末,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一群群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的知识青年,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和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由城市流向广阔的农村天地和老少边地区,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特殊年代、特殊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为新中国的成长,留下了一段荡气回肠、刻骨铭心的历史印记。关于那段岁月的相关记录,在文学家们的笔下反映最为丰富、丰满,乃至划分出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知青文学”等当代文学众多流派。通过这些生动的文字记录和形象描写,刻画出最生动的一个字就是——苦:生活苦、生产苦、生存苦、环境苦。部分知青被这种种的苦压垮了身心,走向深渊泥淖。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有电影《天浴》的主人公文秀等。但通过苦难的磨练和洗礼,也铸就了一大批时代杰出人物:有我们熟悉的已故作家史铁生以及企业家柳传志、画家陈丹青等等一大批著名人物,进而塑造出了一种特殊的时代精神——知青精神。1969 年初,不满 16 岁的习近平,由于受父亲习仲勋冤案牵连,迫于生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插队到延安梁家河村当了农民。经过七年艰苦环境的历练,由“北京娃”脱胎换骨转变为“村里娃”,最终升华了自己的人生,立下“这一生要为人民做实事。”的信念,成为知青精神的真实写照。《梁家河》一书,以上个世纪 90 年代歌曲《父老乡亲》为总基调,用浓浓的乡土情怀和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习式”语言,描写了习总书记与梁家河的过往今昔。第一篇章“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记录了习总书记 2015 年春节前夕,重回阔别多年的梁家河看望乡亲、走访调研中国农村现状等过程。第二篇章“窑洞里长满了故事”,重现了青年习总书记在梁家河当农民时期,带领村民为过上好日子而艰苦奋斗、上下求索的历程。第三篇章“一声声喊我小名”,记录了习总书记注意培养梁家河村的带头人与接班人,并教给“小伙伴”们重要的工作方式方法。第四篇章“我们走在阳光路上”,描写了梁家河村在党的富民政策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第 1 页 共 3 页想引领下,不仅自己过上了好光景,还为新时代的农村建设、农民发展总结提炼出了重要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力量。 《梁家河》一书,是青年习总书记下乡当农民岁月中,历练出“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的梁家河精神的生动诠释。学习《梁家河》,就要学习青年习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