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在路上”之“人心向背”》观后感 《“永远在路上”之“人心向背”》观后 感 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大型电视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详细叙述了周本顺、白恩培、李春城等官员走向腐化堕落的过程,案以当事人的现身说法,穿插办案人员、专家学者的讲述和分析,多处案细节首度公开,向观众展示了两个面:一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壮士断腕反腐败的一面,是刮骨疗毒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决心的一面;另一个是党性蜕变,深陷腐败旋涡而不能自拔者的一面,是自甘堕落的贪腐官员的一面,让我们对案的过程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以案为鉴、以案明纪,振聋发聩、警钟长鸣,具有很强的警示和教育意义,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马克思主义早已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心是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人心比国家强制力更强大,人心向背决定国家的命运。革命战争年代,老百姓之所以将最后一粒米送去做军粮,最后一个娃送他上战场,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和他领导的人民军队是为老百姓打天下谋幸福的。但现在有些干部的眼里只有权力、金钱和国家强制力,对人民的不满和愤怒根本就不在意,不把民意放在眼里,成了国家的蛀虫和民众眼中的贪官,远离了民心。人心是最强大的政治力量,人心向背决定历史的基本走势。“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是经过历史无数次验证的亘古不变的真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意味着灭亡。我们一定要汲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把作风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这样才能深得民心。 从这些曾经的高官讲述中,我们所看到的并不只是简单的反腐决心,还有腐败之所以发生的内在逻辑。比如人性弱点。白恩培说起他的腐败动因是攀比:“眼热攀比,人之本性,常人如此,官员也不例外。”对于这样的人之本性,从反腐的角度讲,这是必须要正视的。人性共通,意味着任何人都可能有第 1 页 共 3 页犯错犯罪的“本能”。腐败永远可能发生,反腐自然只能“永远在路上”。再如制度漏洞。周本顺关于“站”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我出个面帮他站个台,一起吃饭,我什么话也没有说,别人就知道这个人上面有人,这个事都会办得通”。简单一句话,道尽了现实的复杂,反腐的困境。尽管权力的“笼子”在收紧,但永远都可能有疏漏。从这些贪官的讲述来看,腐败并不需要多么专业的技能,无非就是给商人站台、亲朋“搭权力便车”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