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VIP免费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_第1页
1/4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_第2页
2/4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_第3页
3/4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 (一) 20XX 年 1 月 9 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电视记录片《红旗渠精神》,收看后,我被林县人民坚强不屈的精神深深地震撼和折服。XX 省林县地处太行山区,过去是一个土薄石厚水源奇缺、资源匮乏的贫困县,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是解放前林县的真实写照。为了改变林县的困境,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决心,全县人民历时 10 年,硬是靠一双手,削平了 1250 个山头,架起了 157 个渡槽,打通了 211 个隧道,修筑了长达 1500 公里的人工天河,把位于山西的漳河水引到了林县,使 50 多万亩旱地变成了良田。为此,周恩来总理曾经自豪地告诉国际友人:新中国有两大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不同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的建设是举全国之力,而红旗渠是英雄的林县人民用两只手修成的。的确,红旗渠不仅是建国初期共和国艰苦创业的一个历史缩影,更是改天换地的中国人奋发图强的一种时代象征。 在辉煌的壮举背后,隐藏着多少辛酸的故事,看着记录片上一幕幕惊心动魄的画面,真是令人心有余悸。头上是巨石连连,脚下是万丈深渊,面对艰难的施工处境,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险,奋勇当先,早将生死置之度外,排除千难万阻,终于创造了奇迹。今天,当我看到温柔的水脉沿着陡峭的山脉绕行时,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献身的革命先烈们,这一渠清水好似他们的满腔热血在沸腾;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奋斗的建设者们,这一渠清水就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在流淌;不由得想起那些为此而紧衣缩食的老百姓,这一渠清水就是他们满怀期盼的泪水。林县人民前仆后继,众志诚诚,攻艰克难,用生命浇筑了一条红旗渠,用精神铸造了一座不朽丰碑。 红旗渠精神不仅是林洲人民的精神宝库,更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红旗渠就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战胜恶劣环境的代表和象征。新时期只要干群一心,团结一致,没有实现不了的第 1 页 共 4 页事,党员、干部、群众要学习红旗渠精神,要将红旗渠精神发扬光大,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添砖加瓦,无私奉献。 (二) 小时候,我就听说过红旗渠的故事,看过《红旗渠》电影记录片,唱过《红旗渠》的电影主题歌《定叫山河换新装》。XX 省林县山多地少,石厚土薄,凿井无泉,引水无源,自然条件十分恶劣。1960 年,以杨贵、李贵二贵为首的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提出用林县人民勤劳...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红旗渠精神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