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组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13000 字北京房地产市场供求规律和价格机制作用的实证研究王 利1 邱晓坚 2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数量经济研究中心【摘要】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北京房地产市场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构造了可变参数模型,进而建立了北京房地产修正蛛网模型,用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供需求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趋势。研究表明在影响供给的因素中价格弹性较利率弹性大,说明房价是影响房地产开发商是否增加投资的主要因素。在需求函数中收入弹性最大,表明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房地产需求的决定性因素。蛛网模型求解结果是发散的,反映出近几年北京房地产价格越来越偏离均衡价格,需要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使其变为收敛的蛛网模型。模型也反映出 2005 年以来国家颁布的一系抑制房地产过热的政策起了作用,但是要抑制住房地产价格的快速攀升仍然有待时日。论文 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 可变参数模型 动态分析 房地产需求函数 , 房地产供给函数 蛛网模型引 言房地产业产品的不可流动性、差异性和市场的区域性等特点,决定了房地产经济具有突出的区域特性。北京市房地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北京市宏观经济拉动作用明显。总体看来,1990年以来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1990 年到 1994 年底处于短缺经济时期,是卖方市场;1995 年到 1998 年形成以集团购买为主要特点的买方市场,1998 年底以前,集团购买占全市商品房销售的 83%以上;从 1999 年开始逐渐形成了个人住房消费市场,其中 2000 年个人购房的比率上升到 85%,银行按揭贷款成为主要的付款方式。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根本目的是保持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由于房地产经济运行的复杂性,难以准确把握房地产市场运行的脉搏,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北京房地产市场需求函数、供给函数构造了可变参数模型,进而引进时间变化因素,建立了北京房地产修正蛛网模型,用动态分析的方法研究需求量、供给量和价格在偏离均衡状态以后的实际波动趋势,以期对北京地区房地产形势做出科学的分析,为市政府制定预防性的方案和适当的调控措施提供决策依据。一、简短文献回顾国外对房地产市场供求分析较早,1924 年,美国经济学家伊利(L.T.Yelly)和莫尔豪斯(E.W.Morehouse)合著的《土地经济学原理》的出版,系统研究了农业土地经济问题。1945 年,伊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