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市场终端报告我国酒类市场主要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洋酒)、果酒等多种酒类品种,白酒是中国悠久酿酒文化的结晶,影响也最为广泛,啤酒和葡萄酒都是舶来品,但是近几年来市场发展也极为迅速,果酒的市场影响比较小。考虑到酒类终端的相通性,在本文中,将以白酒和啤酒消费终端为主要研究主体。 第一部分、酒市场终端现状 一、酒市场销售终端基本类型 如图示,按照酒类消费的性质划分,酒市场的终端首先可以分为购买终端和饮用终端其中购买终端主要是指社区零售终端、商超终端、专卖店、批发终端和特殊渠道(团购)饮用终端则主要是指餐饮终端和夜场终端。 1、社区零售小店: 出售的商品多为中低档次。 到零售店购酒者多是购买那些正在流行且价位适中(大众价)的酒类商品。 他们不是消费潮流的领导者,而是跟进者,或者是与价格因素有关的随意购买者。 2、商超: 酒市场中,各种规模和类型的饭店与商超是最主要的终端市场,酒企业对饭店这一终端的重视程度非常大,都下了很大的本钱,花费很多的精力去亲自开拓这一市场,而各类商店由于其消费者购买商品存在很大程度的消费非即期性和分散性,使酒企业对它的关注远远低于对饭店的重视。 在对商超的业务中,经销商代理制占了很大一部分。近年来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迅速发展起来的大型购物中心特别是连锁超市,以其品种多、价格低、针对性强成为居民选购日用消费品的最主要场所: 一、人流量大、针对性强。超市目前已成为城市居民最主要的生活日用消费品购买场所,人员的流量居所有日用品商店之首,而且针对性强,来往超市的人大部分是以选购日用品为目的消费者。这对酒类产品来说,目标消费群体比较集中,针对性强,不但来往人员的购买可能性较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宣传性和告知性,起到很好的品牌展示效果。 二、中间环节小,货真价实。 对超市的供货,许多酒企业实行直接供货,目前许多实力较强的酒类企业如青岛啤酒、五粮液等在许多城市建立了直销处、销售公司或办事处,这更有利于进行对超市的直供业务,通过直销业务不但保证产品质量,防止假货流入,取得消费者信赖,而且可以尽可能地避开中间商环节,中间费用大大降低,使同一酒类产品在超市的销售价格可以明显地低于经销商代理制的价格,对消费者更有吸引力。 三、厂商关系稳定,经营风险小。一般超市经营者,尤其是一些连锁大型超市规模大实力强,又是阳光产业,与中小型非专业性的零售店和饭店相比,其经营稳定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