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 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1887 年 10 月 6 日-1965 年 8 月 27 日),原名 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 20 世紀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是現代建築運動的激進分子和主將。他和瓦爾特·格羅皮烏斯 、路德維格·密斯· 凡·德· 羅、富蘭克· 勞埃德·賴特 並稱為現代建築派或國際形式建築派的主要代表。又譯做柯比意。他豐富多變的作品和充滿激情的建築哲學深刻地影響了20 世紀的城市面貌和當代人的生活方式,從早年的白色系列的別墅建築、馬賽公寓到朗香教堂,從巴黎改建規劃到昌加爾新城,從《走向新建築》到《模度》,他不斷變化的建築與城市思想,始終將他的追隨者遠遠的拋在身後。柯布西耶是現代建築一座無法逾越的高峰,一個取之不盡的建築思想的源泉。勒· 柯布西耶出生於瑞士西北靠近法國邊界的小鎮,父母從事鐘錶製造,少年時曾在故鄉的鐘錶技術學校學習,對美術感興趣,1907 年先後到布達佩斯和巴黎學習建築,在巴黎到以運用鋼筋混凝土著名的建築師奧古斯特· 貝瑞處學習,後來又到德國貝倫斯事務所工作,彼得· 貝倫斯事務所以嘗試用新的建築處理手法設計新穎的工業建築而聞名,在那裡他遇到了同時在那裡工作的瓦爾特· 格羅皮烏斯和路德維格· 密斯· 凡· 德· 羅,他們互相之間都有影響,一起開創了現代建築的思潮。他又到希臘和土耳其周遊,參觀探訪古代建築和民間建築。勒· 柯布西耶於1917 年定居巴黎,同時從事繪畫和雕刻,與新派立體主義的畫家和詩人合編雜誌《新精神》,按自己外祖父的姓取筆名為勒·柯布西耶,他在第一期就寫到:“一個新的時代開始了,它植根於一種新的精神,有明確目標的一種建設性和綜合性的新精神。”後來他把其中發表的一些關於建築的文章整理彙集出版單行本書《走向新建築》,激烈否定十九世紀以來的因循守舊的建築觀點、復古主義的建築風格,歌頌現代工業的成就,提出“我們的時代正在每天決定自己的樣式”,稱頌工程師的工作方法,“工程師受經濟法則推動,受數學公式所指導,使我們與自然法則一致,達到了和諧。”提出“住房是居住的機器”,鼓吹以工業的方法大規模地建造房屋“建築的首要任務是促進降低造價,減少房屋的組成構件。”對建築設計強調“原始的形體是美的形體”,讚美簡單的幾何形體。勒· 柯布西耶的建築設計充分發揮了框架結構的特點,由於牆體不再承重,可以設計大的橫向長窗,他的有些設計當時不被人們接受,許多設計被否決,但這些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