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记忆》读后感 20XX 年字 海浮石时光烩 蜜丝。瓦西里奇科夫出生于白俄贵族家庭,十月革命后随父母离开俄国,成长之际相继辗转于立陶宛、法国、德国。具备良好的教养、掌握多国语言为她以后的人生之路开拓了多种可能,当然她大概没料想到日后会在如花岁月进入德国纳粹的阵营。 1940 年 1 月 3 日(星期日),蜜丝。瓦西里奇科夫和二姐塔蒂阿娜一同前往柏林,随身携带一台留声机和 11 件行李。蜜丝的日记便开始于这个时候。二战已经开始,德国纳粹的势头正强悍凌厉。蜜丝和二姐初抵柏林便焦虑于求职挣薪,战争与革命让旧式贵族们从云端跌落尘埃,昔日住城堡庄园,着华衣美服的贵族姑娘们必须开始为一日三餐、栖身之地而忧心忡忡。战初,姑娘们仍热衷舞会派对,拮据的日子里仍不忘添置新衣口红,不忘美发妆容。彼时她们尚不知道前方等待着她们的将是哀鸿遍野式的毁灭。 蜜丝和二姐先后进入德国纳粹外交部,作为一个流亡德国的白俄贵族后裔,蜜丝的家族原本有着广泛而高端的朋友圈,从王公贵族到政商界要人,但,二战开始后这些人的命运陡然剧变,书中不时可以看到流落海外一贫如洗的贵族母女、从炮火中只身逃出只剩一身衣服的王子、产业被征流离乡间的爵爷夫人。 蜜丝 1940 年的日记里还只有对物质匮乏的困窘、对未来出入的迷茫。1941 年的日记里甚至出现了蜜丝亲自参加的"霍亨索伦家族玛利亚-阿德根德公主与巴伐利亚康斯坦丁王子成婚大典".蜜丝详细记录了婚礼大典的整个过程,彼时轰炸已经开始,这段经历投放到战争背景上犹如一段沉入黑暗前的回光返照。衣香鬓影、觥筹交错,美好时光昙花一现,几乎引发人们能短暂地入安境、遁乱世的错觉。 1943 年开始的日记里便是一幕幕狂轰滥炸的修罗场。柏林像块地毯,被一波波炸弹或熨烫、或震穿,蜜丝和她的朋友们在炮火中、废墟间与上帝赌生死。蜜丝是幸运的,能一次次从第 1 页 共 6 页残垣断壁、焦墟瓦砾中爬出来、活下去,间隙中还要去她深恶痛绝的外交部"狗耕田".日记中真实记录的柏林轰炸从纸上读来仍令人胆战心惊,故亲历的幸存者们必然都是余生难忘。1944年,蜜丝逃至维也纳成为一名战地护士,大轰炸紧接而至,音乐之都在密集的炸弹中创伤累累,这时候"死亡"都是一件奢侈之事,因为棺材已经用尽,轰炸阵列下的人们要么夺路逃命、要么魂飞魄散------ 最为神奇的是,蜜丝在柏林期间于无意中结识了一批"七月密谋"者。这些人大部分是纳粹军政界的要人,包括时任柏林警察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