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猫洞》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 爵.士( ) 辉煌.( ) 燕.京( ) 玲珑.( )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相关内容。 ⑴ 第一个分论点: ⑵ 第二个分论点: ⑶ 中心论点: 3.解释下列词语。 认死理: 无独有偶: 4.本文的两个故事很有特色,请你分析一下这两个故事的语言特色。 5.你认为本文的论证方式与前两篇有什么不同?二、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名人免不了有故事流传,真假难辨。 大科学家牛顿有个传说是:他养了两只猫,一只大,一只小。他为便利猫的出入,在门上开了两个洞,一小,一大。他认为大猫不能进小洞,可不知道小猫能进大洞,开一个洞就够了。这故事是笑学者脱离生活实际,还是笑科学思想方法认死理,不灵活? 牛顿爵士的家世并非贫寒。三百年前,他养猫总有仆人照看吧,何劳他亲身看管?这故事靠不住。 不论真假,这故事里有点道理。开一个猫洞是从人的一方面想,一洞可以两用。若从猫的一方面想呢?一有紧急情况,两猫不能同时进出,势必大1的要挤了小的。而且—— 大猫:这是我的洞,允许你用,要以我为主。 小猫口头称是,心中不服。若是各有一洞呢?那就不一样了。 大猫:你看我的洞多么辉煌。我可以让你也利用。 小猫:谢谢。我的玲珑小洞也可以供你用。可是你进得去吗? 双方平等了。各有所得,各霸一方。 故事里的牛顿不可笑。他是从猫一方面考虑的。洞是供猫用的,不是供人用的。对人说,一个洞的效率高。对猫说,两个洞更方便。牛顿讲科学,尊重客观,不由人的主观,考虑事情全面。 无独有偶,中国也有个关于门洞的名人故事。 话说当年齐国宰相晏婴名满天下。据说他曾经当使者到楚国去办外交。楚国人要给他一个“下马威”。因为晏子身材矮小,便在国门之旁开了一个小门,请晏大使从小门进。晏子不肯,说,到什么国进什么门。到狗国才钻狗洞。我来到楚国该进什么门?进大国的大门,还是进小国的小门?楚国人不肯自认为小,只好请他进大门。没开始谈判先吃了败仗。 当时只有三个大国:西是秦,东是齐,南是楚。既是外交访问,晏婴大使必非一个人。代表齐国出访自然有一些随从组成外交使团,骑马乘车,前呼后拥,晏子决不能一个人徒步走来。大使个人的高矮显不出来。而且城墙不是纸糊的,另开一门也不容易。这故事靠不住。 6.第一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7.作者认为“大小猫洞”故事靠不住的根据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8.第七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