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学习梁家河心得体会原创精选 12 篇 对于梁家河的学习一直不断,不同时间有不同感悟。这里给大家带来的是,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 篇一 细读《梁家河》一章一节,一字一句,书中每一个情节,都可领略到习近平主席心系民众,一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宽大胸怀。 尤其是书中酸菜成为我最好的美味佳肴,以至于到后来,我到现在我还想念那个酸菜一段话,百感交集,浮想联翩。 书中所提酸菜,是陕北农村在过去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百姓们为解决吃菜问题,将当季收获的白菜之类青菜清洗干净,撒上盐,加上水,码放在缸里,放到冬季再拿出来吃的腌制菜品。可以回想,上个世纪 70 年代的农村,尤其是在干旱少雨的陕北,上山植被稀少,甚至寸草不生,粮食广种薄收,遇到干旱甚至颗粒不收,粮都不够吃,哪儿还有青菜吃,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当地老百姓把自己储存的酸菜、蒸团子等拿出来,给习近平他们吃,充分反映习近平与当地老百姓水乳交融的密切联系。 1969 年 1 月,年仅 15 岁的习近平,便响应国家号召,从热闹的大城市首都北京来到遥远、偏僻、艰苦的小山村陕北 XX 县区梁家河村插队,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与胆识。在那里,习近平从起初的什么也不会做,什么都要依靠别人,到后来与社员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先后度过跳蚤、饮食、生活、劳动、思想关,真心融入小山村,和农民们一起挑粪、拉煤、拦河、打坝,苦活累活脏活什么都干,不断的历练。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改变农民、农村落后面貌,他不怕吃苦,带领社员挖水井,建厕所,成立代销店,办起铁业社、缝纫社,还克服物资、经费等困难,积极探索,建成了全省第一口沼气池,让村民做饭、照明都用上了沼气,短短两年时间,就使得梁家河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好村子,他领办沼气的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艰苦的环境,锤炼了习近平顽强的意志,铸就了他为民造福的初心,正如习主席所说,从那时起就下定决心,今后有条件有机会,要做一些为第 1 页 共 18 页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人心换人心。习近平在身体力行,为群众大办实事好事过程中与群众建立的这种联系,更体现出广大老百姓对习近平同志的拥护与爱戴,正因如此,他才被老百姓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同时,受到各级表彰奖励,最终被推举上大学上等等。 一碗酸菜,看似平常,实则非然,它包含了许多许多,它仿佛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生活好了不要忘了过去,忘了老百姓。7 年的知青岁月,习近平扎根农村,一心想着群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