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建设和谐广东的重要时期,是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农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对于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提高广东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质量、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根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回顾 “十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广东省各级政府和农业主管部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地方的农业政策,全面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农业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效,为广东省建设经济强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十五”期间广东农业农村经济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广东省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3%,比“九五”时期高出 2.7 个百分点;2005 年广东省农业总产值(现价)2422.8 亿元,农业增加值 1374.6 亿元,年均实际增长分别为 3.9%和 3.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690 元,年均增长 5.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4.1%;农产品(WTO 口径农产品+水海产品)出口额 35.7 亿美元,年均增长 9.3%。农产品的生产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裕。 ——粮食生产稳步发展,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主导产业及优势产品基本形成。“十五”期间,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广东省粮食播种面积在连续 4 年下降后于 2004 年首次出现面积扩大、总产量保持稳定的良好势头。2005 年粮食播种面积 2786.5 千公顷,产量 1395 万吨。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区域优势强、收益高、见效快、市场需求量较大的南亚热带作物得到长足发展,岭南特色水果在种植面积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产量和品种结构日趋优化;蔬菜、糖蔗、花生、茶叶、花卉、南药等南亚热带经济作物得到进一步开发利用。2005 年蔬菜产量 2596 万吨、水果产量 832 万吨。主要农产品在空间布局上逐渐向适宜区集中,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粤西、粤东和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最大的南亚热带水果、蔬菜和花卉主导产区,粤东成为我国名优单枞茶商品生产基地,粤西为我国糖蔗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畜禽生产规模化、现代化程度提高,牧业结构逐步优化。2005 年广东省牧业产值 638.2 亿元,比 2000 年增长 14.04%,占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