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传送网关键技术及应用 随着传送网络承载的主要客户类型由语音转向数据的变化,基于光同步数字体系(SDH)以 VC-12/VC-4 为带宽调度颗粒结合点到点波分复用(WDM)多波长传输的网络结构面临着严峻挑战。首先是数据业务量大导致传送带宽颗粒产生的低效适配问题,如对于路由器的千兆比以太网(GE)或 10GE 接口,若采用目前典型结构来传送,则需要多个 VC-12/VC-4 通过连续级联或虚级联的方式来映射,适配和传送效率显著降低。其次是 WDM 网络的维护管理问题。目前的 WDM 网络主要检测 SDH 帧结构的 B1 字节和 J0 字节等开销[1],对于信号在 WDM 网络传输中的性能和告警等功能检测较弱。最后是 WDM 网络的组网能力问题。WDM 网络目前仅仅支持点到点或者环网拓扑,在光域基本没有或支持有限的组网能力。因此,针对这些需求,国际电联(ITU-T)基于光域数字处理尚不成熟的技术现状,从 1998 年左右开始提出了基于大颗粒带宽进行组网、调度和传送的新型技术——光传送网(OTN)的概念,同时持续对于相关标准进行了规范,截至到目前已经规范了网络结构[2]、网络接口[3]、设备功能接口[4]、管理模型[5]和抖动[6]等。OTN 技术是综合了 SDH 和 WDM 优势并考虑了大颗粒传送和端到端维护等新需求而提出并实现的技术,相关规范同时涵盖了未来全光网的范畴,是光网络极有发展潜力的新型技术,将在后续的网络中逐渐引入与应用。 1.光传送网的技术特征 OTN 技术继承了 SDH 和 WDM 技术的诸多优势功能,同时也增加了新的技术特征。(1)多种客户信号封装和透明传输 基于 ITU-T G.709 的 OTN 帧结构可以支持多种客户信号的映射,如SDH、异步转发模式(ATM)、以太网等。目前对于 SDH 和 ATM 可实现标准封装和透明传送,但对于以太网则支持有所差异。例如对于 GE 客户,OTN 尚未规范具体的映射方式,各设备厂家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 GE 客户透传,导致客户业务无法互通,同时由于 10GE 接口的规范完成晚于 OTN 标准框架规范,OTN 对于 10GE的透明传送程度有所差异,目前 ITU-T 提出了 2 种标准方式和 3 种非标准方式[7],解决了点到点透明传送 10GE 的问题。 (2)大颗粒带宽复用、交叉和配置 OTN 目前定义的电域的带宽颗粒为光通路数据单元(ODUk ,k =1,2,3),即 ODU1(2.5 Gb/s)、ODU2(10 Gb/s)以及 ODU3(40 Gb/s),光域的带宽颗粒为波长,相对于 SDH 的 VC-12/VC-4 的处理颗粒,OTN 复用、交叉和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