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VIP免费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_第1页
1/9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_第2页
2/9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_第3页
3/9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 夜晨 198 1《四十自述》是一本近 200 页的小书,有点现今领导干部自传的味道。自序里胡适先生介绍了写作的由起,他感到中国最缺乏传记文学,为此到处劝身边的老辈朋友写自传,大家也都应允,可终不肯下笔。其中,林长民先生答应五十岁生日写一部,不想生日过半年就死在战乱里;梁启超也允许过,可一向健朗的他不料只活了五十五岁。岁月无情,命运多舛,人来之匆匆,去之忽忽。胡适先生怀着抛中年之砖、引老年之玉的心,着手写《四十自述》,以开启自传风气,其最根本的考虑是“给史家做材料,给文学开生路”。 《四十自述》原本想写留学前、留学时、归国后三个阶段,时间是 1891 年到 1931 年,共 40 年,很遗憾只写到前两个阶段。书中介绍了其父胡铁花,官至台东直隶州知州,晚清绩溪三奇士之一,两任妻子亡故后续贤冯顺弟;其母冯顺弟,17 岁嫁与胡铁花,23 岁守寡,46 岁病故。对于胡适这个阶段的经历,概括一下就是: 幼年丧父,家道崩殂;与母相伴,度日辛苦; 自幼孱弱,勤学好悟;三岁识文,得入私塾; 勤诵五经,通晓四书;痴迷小说,埋头苦读。 十四离家,求学于沪;辗转三校,经历学潮; 十七任教,十八编报;理想受挫,也曾堕落; 思母懊悔,重新振作;改名胡适,应考留美。 游学海外,思虑国学;字应怎写,文该怎做; 书信争论,激烈辩驳;贯通古今,揭密文学; 一脉相承,首倡白话;身体力行,改革先锋。 胡适故居安徽绩溪 《四十自述》全书浸透着一种真实感,有时娓娓道来,有时平铺直叙,有时夹叙夹议,匆匆读完后,细细得品咂,有几个启示: 1.卓荦也得父母争 胡适回忆,自己三岁已经认识一千多字,三岁几个月就进第 1 页 共 9 页入学堂。可以说自小就卓荦不群,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父母的努力所致。书中有 3 个情节:一个讲父亲教母亲和他习字,母亲学会了再教给他,3 岁就认识千字,而且胡适念的前 2 部书,是父亲编的《学为人诗》《原学》,说明父母十分重视读书教育、功夫也下得深;再一个讲母亲给老师送重金,别的同学都是 2 元,他上学第一年就给 6 元,最后一年加到 12 元,这样老师在讲书的时候,对 2 元学生只教念死书、死背书,小孩子们开始厌学弃学,对他则读一句、解一句,学得就用心加开心。哎,看来贿赂老师早已有之,好处也是多多的,怪不得现在幼儿园就开始送礼,可怜天下父母心。第三个是父亲去世后,母亲每天天刚亮叫醒他,说昨天犯的过...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胡适四十自述》读后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