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 了解老子的思想主张。2. 领悟《老子》五章的思想内涵。3. 探究儒道之异同。教学重点 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教学难点 读懂《老子》五章及了解其思想,领悟《老子》主张。 老子(约公元前 600—公元前 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老子图,法常作,( 日 ) 冈山县立美术馆藏,图中的老子招风耳、秃头、张巨 口,鼻毛直挂唇边,形貌虽“丑”,却又奇绝脱俗。 《道德经》又名《老子》,文约义丰,仅五千言,却包含着十分丰富深刻的哲学思想。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思想的核心是“道”。 “ 道”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天地万物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 “万物之母”“众妙之门”“万物之宗”。 《老子》论“道”,突出的是“自然”,即把“自然”看成是万事万物的最高法则。• 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 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注:第一个以及第三个“道”是名词,道理;第二个“道”是动词,说出。第一个以及第三个“名”是名词,名字;第二个“名”是动词,叫出“ 非常”是“不是永恒”的意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道” —— 宇宙观 “ 道”(如果)可以说得出,它并非永恒的“道”;“名”如果可以叫得出,那它也不是永恒的“名” 。释义:原文:注:释义: 因此,我们用“无”来命名万物的开端,用 “有” 来命名宇宙万物产生的根源。始:指开端;母:指根源;名:指命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注:徼:边界,极限;玄:玄妙妙:微妙;释义: 因此,可以从永恒的“无”中去观察宇宙的微妙之处;可以从永恒的“有”中去推知万物的极限。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原文:释义: 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 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