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分析道家老子的社会化思想

分析道家老子的社会化思想_第1页
1/3
分析道家老子的社会化思想_第2页
2/3
分析道家老子的社会化思想_第3页
3/3
浅析道家老子的社会化思想 老子是我国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结合学习实践科学进展观,弘扬和光大老子道家社会化思想,具有重要意义。“道”的观念是老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告诫人们一定要顺应宇宙的客观条件,合乎自然规律的生存。 “德”是人类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还是要求人类顺其自然地与人共处,合乎社会规律地生存。统治者谦卑若谷,民众为而不争,然后社会才能正常进展。《道德经》的智慧,源于老子对世态人情的深切洞察和深刻思索。战争频繁、社会动荡、认识纷争、生命无常,点点滴滴积淀成老子关于人性修养、处世哲学、治国之道、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等的智慧。在这些智慧中,人性修养、处世哲学以及治国之道尤为突出了老子的社会化思想。一.老子关于人性修养的社会化思想首先,我们谈谈人性这个概念。人性是指出生后没有经过任何人为改造的本性。老子认为最好的人性犹如水性:“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主张人性清净,从她的宇宙生成论来看,是必定的,这是由他的道生万物思想决定的。“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概念,道的根本特性是清静无欲、自然,作为人之本性的德也是清静无欲的。“道”给予人以本性,“物”给予人以质料,在“势”的促进下一起生成了万物。万物本性出自大道,肉体来自精气。道是清静无欲的,而人性又是由道给予那么人的本性自然是清静无欲的。其次,从老子的人性修养论我们可以看出老子是主张人性善的。“复归于婴儿”(《老子·第二十八章》)是老子人性修养论的一个总纲。老子为什么提倡人性的复归呢“含德之厚,比如赤子”。真是因为在婴儿身上完美地保持着人清净无欲的本性,所以老子才主张复归。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人性变恶呢?老子认为善恶之间既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简而言之,没有不善就无所谓善,正是因为有了善才产生了不善。再者,老子反对世俗之仁义,而主张更高层次的仁义,并把它称之为“上仁”。老子主张的仁义有两个特点:第一,行仁义者自身不抱有任何目的,“上仁为之而无以为。”老子和孔子都承认人性中原来就包含仁义,不同的是,孔子要用十二经继续教育人们,而老子认为不必继续教育,只需“放德而行,偱道而趋”,反之,只会“乱人之性”。最后,老子主张柔弱、不争的人生态度。他在第三十六章中说: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分析道家老子的社会化思想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