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新教育路上》读后感 读《走在新教育路上》有感 我是一个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对于新教师而言,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诸多问题,有些是能用有限的知识解决的,但更多的是我们在校园中课堂上从未涉猎过的。古有云:实践出真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积累经验,也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着成长。非常有幸拜读朱永新教授的教育大作《走在新教育路上》一书,书中那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无一不有莫大的鼓舞,带给我理想以信念。 书中朱教授提倡要重视人文倡导实践。他说:“只要我们在行动,我们就会不断地前行。”我的理解是: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会成功。何尝不是呢,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憧憬诸多而实现甚少,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超越。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我们不要太多响亮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当下的行动。记住朱教授的话,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因为我们有梦。 对于新教师面临的角色转换。从讲台后到讲台前,不仅是地理位置的转变更是心理位置的转变。实习过程中的第一堂试讲课至今记忆犹新,曾经无数次想象过站上讲台面对一双双明澈的眼睛,光是想象就觉得羞赧,生怕自己忘词或者讲错等等行为的出现而闹笑话。出乎意料的是,当我站上讲台那一刻,心中千言万语的激慨却化作一句充满力道的“上课”,我和孩子们的默契在短短的 35 分钟内渐渐深化,原来授课是如此这般地快乐互动。原来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关于点滴培养出学生的学习习惯。一个孩子从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成自然,自然成定势。良好的习惯将使人受益无穷。在书中使我印象深刻的是朱老师对于日记习惯培养的提倡。通过写日记,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生活进行总结和深入思考;可以锻炼观察生活的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提高写作水平;可以倾诉自己的感情,调节自己的情绪;可以培养独立的个性和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可以锻炼意志,开阔心胸,净化心灵。甚至可以说,写日记也是一种持效的“道德长跑”方式。通过写日记学第 1 页 共 2 页生可以不断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让自己与自己对话,让一个自我战胜另一个自我。总之,日记可以使自己不断得到新的感悟,学生在求善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求善的倾向不断地定型化,从而形成既主流又个性化的道德品质。 日记不仅为学生所受益,教师也是如此。书中提到一位“海子”老师,她在网上为班级的学生建立起个人档案,记录每个学生的点滴,积跬步镂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