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诗。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带给我们截然不同的美感。《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 1073 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资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姿。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用心用情 服务教育◆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年级(上册) 畅言教育【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像,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过程与方法目标】1.自主学习与交流合作相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2.通过关键词句来理清课文线索;3.鼓励学生阅读与本课话题相同或相近的课外读物,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1.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2.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1.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第一课时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领略了天门山的雄奇秀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如诗如画的西湖。2.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西湖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