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北师大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包公审驴》说课稿(2篇)说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智谋》中的一篇主题课文。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即刘五用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调换驴——告驴——审驴——找到驴”四个部分。而包公审驴部分是本文的重点。在包公审驴的过程中,包公巧用计谋,对于疑难案件从容应对,凸显了包公的足智多谋。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行的。说学情分析包青天,是我国艺术舞台上家喻户晓的一个人物形象,他黑脸如木炭,一身正气,孩子们在影视作品中对他有所知晓。本课基于孩子们对包公的这一点认识,通过神奇的“审驴”案使孩子们加深对包公的了解,并从中受到教育。说教学目标(第二课时):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精读课文中“审驴”部分,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并品味对人物语气、动作、表情描写的妙处,学习侧面描写的作用。说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以教师作为提刑官,学生作为调查员的身份,激发学生兴趣:一起来看包公如何审驴?(二)学习“审驴“部分1 包公为什么要审驴?引导学生概括出:小偷偷驴,刘五告驴(师板书)2 自由读文:思考:•包公审驴时,一共下了几道命令,用“①、②、③…….”标出。•衙役们听到命令后,又是怎样做的?用“----”标出。•驴被执行相应的命令后,又是什么样的?用“△”标出重点词语。3 生汇报四道命令,师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词语概括出:包公想对驴怎么样?即:饿驴、关驴、打驴、放驴、跟踪驴(师板书)4 引导学生分别看:包公下令四道命令后,衙役们理解吗?(生:不理解)你从哪儿看出了衙役们不理解?指导学生抓关键字词,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并指44导感情朗读。5 事情的结果又是怎样呢?(生汇报)是谁带衙役们找到了小偷?(生:驴)驴为什么能够带衙役们去抓到小偷?(生:因为包公下了那四道命令)如果没有包公的那四道命令,能抓到小偷吗?(生:不能)那我们在一起来看一看这四道命令。6 引导学生从包公下达命令前的动作神态,体会包公为什么会这样做?即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驴”被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