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读后感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的读后感,来自当当网的网友。我一向喜欢看号称正史的内地大戏,比如说《康熙大帝》比如说《雍正王朝》,我喜欢看中间的权谋争斗,人心左右,但我从来都只是为皇权感到悲哀,那坐于龙椅之上,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王,有几个是真正快乐的呢。而面对那份永生不可得的快乐,又有几个愿意起来反抗的呢。所以我并不讨厌明朝的"荒唐皇帝"朱厚照和相传"为情出家"的清朝皇帝顺治,无论那些是真是假,毕竟,他们曾经为自己争取过。或者他们无法算得好皇帝,但是他们的勇气并不亚于那些"明君"。真正喜欢仓央嘉措是从读这本《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以前,我只是知道仓央嘉措是六世达赖,是一个写下了无数动人诗歌的藏地君王。初识仓央嘉措,是由了那首"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第三最好不相伴…"一直爱着这首,却在读完全书后知道,这首诗显而易见是经过了后人的自由发挥,因为"仓央嘉措的情歌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看它是不是四句,即便偶有变体,差异也不会太大。"而因为仓央嘉措的情诗太过动人,而藏文于我们来讲实在太难理解,所以,我们现在阅读的仓央嘉措情诗有着多种译本,而我们最为熟悉的往往也是自由发挥较大的,以这首举例来说"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恐又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尤其是后两句,早就为人所耳熟能详,而本书的作者告诉我们,这是曾缄以于道泉先生译本为母本的基础上重新用七绝体翻译的仓央嘉措情诗,而于译本是完全没有曾译本的后两层意思的。但是,七绝体确实比于译本更为有文采一些,内地的人们也更易接受些。其实,有关仓央嘉措的诗是在全书的第三部分"后世"予以解读。而"仓央嘉措传"主要是前两章。要想真正理解仓央嘉措的情诗,首先要理解仓央嘉措这个人,而要理解这个人,就必须了解他所有的生活,而作为无生无死的"活佛",我们就有必要了解他的前世和今生。所以,本书第一章就是讲"前世"。作者从西藏的历史讲起,给我们讲…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