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子相梁教学实录2015-11-09 12:34 次共 2 课时惠子相梁 初中语文 人教 2001 课标版 1 教学目标1、走近庄子,了解《庄子》及庄子的生平和思想2、积累文言常识,提高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2 学情分析学生属于普通班,基础差,着重加强基础。3 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课堂的练习,理解课文内容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学习和积累3、学习寓言所阐明的道理和其中所折射出的庄子的道家思想4 教学过程 4.1 第 1 学时 评论(0) 教学目标一、导入新课春秋战国时期,正是中国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当时诸侯争霸,战事频繁,政局动荡生逢乱世的先贤圣哲们,或是奔走呼吁宣扬自己的治国策略;或是著书立说表达自己的处世哲学,于是给后世传下了蔚为大观的先秦诸子散文虽然历经了两千多年的斗转星移,但是先秦诸子散文绝对是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光照千秋的的璀灿恒星而传承中华文明,是我们每一位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我们已经陆续学习了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作品如《论语》、《墨子》、《孟子》,今天就让我们再走近庄子,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他睿智机敏、诙谐幽默的大家风范吧! 评论(0) 学时重点二、介绍作家、作品庄子(约公元的369~公元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三、通读课文,掌握基础1、检查预习: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相 鵷 夫 醴泉 鸱 吓四、朗读课文,翻译全文1、翻译要求:(1)、借助工具书及课下注释,同桌合作,共同翻译全文(2)、不但要会翻译句子,还要会解释句中的疑难字词(3)、翻译过程中注意省略内容的恰当补充2、进行文言文基础知识积累(一)、一词多义1、子① 庄子来② 欲代子相③ 子知之乎 (二)、古今异义词① 或谓惠子 ②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古义: 古义:今义: 今义:(三)、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