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示范课教案驻马店市第一小学孙蕊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和图形的拼组。(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二)、重难点、关键1、重点(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难点会画三角形指定底边上的高。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1、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的情景图。(1)教师:从这幅情景图中,你能找出哪些学过的图形?(2)指名口答,当学生能找到三角形时,教师继续提问:你还能说出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吗?(3)学生口答,让学生举例说明后,教师再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如红领巾、三角尺、电视接收塔、交通标志牌、晾衣架等),为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的特性积累感性材料。(4)教师:对于三角形,你还想探索哪些问题呢?(5)学生自由提问(6)教师:刚才同学们提了许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今天我们就来重点探索什么是三角形,认识三角形各部分名称,探索三角形有什么特性。2、板书课题:三角形的特性。(二)探索新知,理解概念1、教学例1:出示例1:画一个三角形。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几个顶点?(1)学生独立操作:先让学生用小棒摆出一个三角形。(注意:用小棒围的时候要注意小棒的端点要连在一起。)(2)展示学生做出的各种三角形,并让学生说说做的过程和方法。(3)学生分小组画出一个三角形。(4)让小组长汇报:如何画三角形。(5)教师示范画。(6)让学生说说三角形是怎样组成的。(7)教师讲述:围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两条边的夹角叫做三角形的角,每个角的顶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8)学生在自己画出的三角形中标出各部分名称。(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各部分的名称。)学生画出三角形后,针对例题中的提出的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想法。(9)全班交流指明回答例题中的问题,通过交流,引导学生认识什么叫做三角形。(10)教师小结: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学生齐读)2、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1)课件出示一个三角形,问:怎样正确的画出三角形的高呢?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学课本81页的内容。(2)请小组长进行汇报。如: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3)请学生自己在练习本上画出三角形的高,并标出它所对的底。(4)教师师范画。(5)小组长检查画的情况。(6)教师:为了表达方便,分别用字母A、B、C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称作三角形ABC。一般写A、B、C这三个字母是按逆时针方向写。想想怎样以AC边为底画出这个三角形的高?(7)学生:从B点到AC边引一条垂线,B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是这个三角形的高,AC边是这个三角形的底。(8)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演示。(9)教师:刚才我们画了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想一想一个三角形有几组底和高?(10)小组之间交流。(11)教师小结:三角形的底和高是相对应的。3、教学例2(1)教师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学生说说它具有什么特性。(2)小组长汇报: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不稳定。(3)请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用手拉一拉,感受它的不稳定性。(4)教师:去掉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再围成一个三角形,再拉一拉有什么感受呢?(5)学生说说。(拉不动)(6)教师:这说明了什么?(7)学生: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学生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