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兼谈学习策略的形成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北宋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著名散文家。据说 27岁才发愤读书 , 经十多年的闭门苦读 , 学业大成。著有《嘉祐集》。 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了解作者: 苏洵的论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见解亦多精辟 . 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地说服力。其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练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比喻。苏洵的论文,除见解精辟外 , 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文章 , 提倡学习古文 ; 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 北宋中期,国势日弱,民族矛盾十分严重,来自西夏、契丹的侵略气焰日益猖獗。为求得苟安,北宋每年都得向契丹、西夏纳币输帛,结果,极大地削弱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种情况,苏洵花了很大精力研究古今兵法和战例 ,《权书》十篇就是他系统研究战略战术问题的军事专著,本文是其中一篇。 写作背景:解题: 心术 ( 1 )居心(多指坏的)。如 “心术不正”。( 2 )心计、计谋。如:他是个有心计的人。本文讲将领的心理修养,制下御敌之道,以及运思、机权之术,全文都是围绕着为将的心计、计谋来发挥的,故题作《心术》。 思考:那么本文的“心术”指的是什么意思呢?第一步:自读课文,疏通大意,要求能流畅地朗读课文 。第二步:自主学习,明确重点词语;逐段疏通文意。集体朗读,注意朗读中的读音和断句。整体感知① 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问题探究:1 、文中“治心”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战争中“治心”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 治心指锻炼和培养军事上的镇静、沉着、冷静、忍耐、专注、坚决、果断等方面的心理素养。2 、你能举出一个由于将领具有这样的心理素养从而取得战争胜利的例子吗?3 、联系实际,谈谈在你的学习生活中需不需要具备这样的心理素养,为什么?治心利害待修养心性利害因素形作名对付淝水之战(谢安)、赤壁之战(孔明、周瑜)保卫延安(毛泽东、彭德怀)等课堂上、自习课、突发事件中研读课文② 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非一动之为害,而他日将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怒士以义怒与军事崇尚正义有利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