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 合作民族中学“一二五”合作学习模式学案 永 仁 县 民 族 中 学 YONG REN XIAN MIN ZU ZHONG XUE 七 年级( ) 语文 学科学案系列 编号 班级 姓名 课题:河中石兽主备:布梅红 审核: 时间: 年 月 第 周自主学习一、作家作品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___集。 作者__________,字_______,____代_____、_____家。(2)《阅微草堂笔记》为清朝短篇 ,作者纪昀,他编撰的《 》被称为文化史上的 “ ”。二、词语解释(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临: 干:(2)山门圮于河 圮:(3)二石野兽并沉焉 焉:(4)阅十余岁 阅:(5)求石兽于水中 求:(6)棹数小舟 棹:(7)曳铁钯 曳:(8)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设帐:(9)尔辈不能究物理 究: 物理:(10)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暴涨:(11)湮于沙上 湮:(12)不亦颠乎 颠:三、理解文中“之”字的含义1、闻之笑曰 2、沿河求之 3、一老河兵闻之 4、当求之于上流 5、其反激之力 6、至石之半 7、求之下流、求之地中 8、然则天下之事 四、句子翻译(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遂反溯流逆上矣 亲爱的同学:每个人都必须通过学习才能培养自己、发展自己、解放自己;如果你想在长大后能担当好自己的责任,生活得幸福,请让你的生命在场,自觉主动地打好发展的根基!三人炼一课一课三人观生命 有效(3)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4)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5)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6)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7)尔辈不能究物理。 (8)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9)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0)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11)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生成目标1. 熟悉并理解这篇短文的内容及其包含的道理。 2. 学习叙述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3. 积累文言词语。小组合作1、寺僧、讲学家、老河兵分别从何处寻找二石兽?他们做事的依据分别是什么?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寺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3、作者由此得出了什么结论?(文章中哪一句话揭示了文章说明的道理?) 4、文中哪种看法最能让人接受?为什么?5、文中讲学家和老河兵均“笑”了,这两个表达的含义有何不同?(文章中写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6、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包含的道理。 7、讲学家是一个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