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分解》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力的概念,清楚分解是合成的逆运算。 2.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并计算。 3.了解力的分解具有唯一性的条件。 4.能应用力的分解分析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掌握根据力的效果进行分解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2.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意识和勇气。二、教学重点1.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2.知道力的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三、教学难点知道分力的概念及力的分解的含义。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弹簧秤若干,细绳套、橡皮筋若干,图钉、白纸、长塑料板、铁块、能活动的木板等。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 观察一下生活中有哪些类似的情况,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多个力来达到同样的效果,想一下,为什么有时人们不用一个力去做而要用多个力来做呢?使用吊车的时候大家观察一下钓钩是不是用一根钢丝吊着?新课讲解:一、力的分解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力的合成,知道了什么是合力,什么是分力,什么是力的合成,及力的合成遵循的法则,下面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些内容。师生回忆讨论以上问题。总结:如果原来几个力产生的效果跟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演示实验】 在演示板上先用一个弹簧秤(力 F)把橡皮绳的结点拉到 O 点,然后再用三个或四个弹簧秤沿不同方向拉结点到 O。 问题: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呢? 结论: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与 F 的作用效果相同。 明确: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如果跟原来一个力产生的效果相同,那么这几个力就叫做原来那几个力的分力.求几个力的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而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力的分解也是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的。 我们知道不论有多少个共点力都可以用一个合力来等效替代,换句话说也就是:力的合成是唯一的.那么力的分解是否也是唯一的呢? 【学生实验】 不给学生任何限制,同学间可以自由组合,只要把橡皮绳的结点拉到 O 点即可.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可以用多组不同的力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也就是说力的合成是唯一的,但力的分解却不是唯一的.那么我们要如何分解一个力呢? 如果没有其他限制,对于同一条对角线,可以作出无数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为此,在分解某个力时,常可采用以下方式:按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