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 等差数列学习目标• 1. 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理解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重点难点• 1. 等差数列概念的理解与掌握 • 2.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及应用 • 3. 等差数列“等差”特点的理解、把握及应用 复习回顾 :1. 数列定义 : 按照一定顺序排成的一列数简记作 :{an}2. 通项公式 : 如果数列 {an} 中第 n 项 an 与 n 之间的 关系可以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 那么这 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3. 数列的分类(1) 按项数分:项数有限的数列叫有穷数列(2) 按项之间的大小关系:递增数列, 递减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叫无穷数列摆动数列, 常数列。5. 递推公式 :4. 数列的实质 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 或它的有限子集 {1 , 2 ,…, n} )的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大依 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N 如果已知 {an} 的第 1 项 ( 或前 n 项 ), 且任一项 an 与它的前一项 an-1( 或前 n 项 ) 间的关系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 , 这个公式叫做数列的递推公式 .说明 : 递推公式也是数列的一种表示方法。观察下面的数列:①4 , 5 , 6 , 7 , 8 , 9 , 10 …… ; ②3 , 0 ,- 3 ,- 6 ,……; 下面是全国统一鞋号中成年女鞋的各种尺码(表示鞋长、单位是 cm ) ③ 21 , 21.5 , 22 , 22 .5 , 23 , 23 .5 , 24 , 24 .5 ,25 ; 一张梯子⑴ 从高到低每级的宽度依次为(单位 cm ) ④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⑵ 每级之间的高度相差分别为 ⑤ 40 , 40 , 40 , 40 , 40 , 40. 这就是说,这些数列具有这样的共同特点: 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常数。 思考:这 5 个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数学语言: an - an - 1=d ( d 是常数, n≥2 , nN∈* )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它们是等差数列吗?(2) 5 , 5 , 5 , 5 , 5 , 5 ,…公差 d=0 常数列公差 d= 2x(1) 1, 3, 5, 7, 9, 2, 4, 6, 8, 10 ×,3 ,5 ,7 ,9 ,xxxxx(3)…观察下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