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VIP免费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1页
1/4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2页
2/4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_第3页
3/4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朦胧诗的特征2.领会星星的形象及象征意义。3.体会诗歌的情景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并品味诗歌丰富的内涵。情感目标: 理解诗歌中诗人经历苦难后,对现实的否定和对光明的向往。教学设想:1.《星星变奏曲》是朦胧诗的代表诗人之一江河的一首重要诗作。这首诗在主题、表现手法都体现了朦胧诗的一些特征。全诗运用象征手法,以“星星”为主要意象,并以假设为前提.来展示、表现诗人对光明的渴求。2.教读,应简介“朦胧诗”产生的背景,为了更好地把握诗歌主旨,课文借用了“变奏曲”这一音乐语,围绕一个主题抒情。教学活动应强化诵读。3.感知“星星”的形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对于形象的理解,可引导学生合作研究。教学方法1.诵读法 江河的《星星变奏曲》是—首追求光明的希望之歌,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2 引导学生在熟读中揣摩诗歌语言的意蕴和情味。领会“星星”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旨3 联想想象法 全诗运用象征手法,围绕主题与主要意象变换情境,委婉抒情。学习这首抒情诗,要借助对形象的感悟,深人体会诗中的思想情。3.讨论探究法 如对“星星”形象的感悟,可引导学生活跃讨论交流。教学步骤一、导入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在野外,仰望天空,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一首动听的诗歌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现在谁还能背下来?(同学背诵)这首诗用天上的幸福、自由反衬现实生活中的黑暗,从而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来学习另外一首也是描写天上星星的诗歌,江河的星星变奏曲,看看这首诗歌的星星来表达怎样的意蕴呢?(播放莫扎特的钢琴名曲《小星星变奏曲》)请同学们倾听并描述月夜星空的情景。(学生回答)的确,这茫茫夜空中的点点光明,对于经历过苦难的诗人江河来说.便成了他心灵的寄托,从而演奏一曲追求光明的《星星变奏曲》。现在,我们就—起学习这首诗歌。二、1 朦胧诗简说 1979 年《诗刊》发表了舒婷的《致橡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等,1980 年又以“青春诗会”形式集中推出了 1 7 位朦胧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并且涌现了一大批广为流传的代表性作品。朦胧诗—改新诗明白如话的特点,内容含蓄隽永。它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往往借助象征、比喻、错觉、幻觉等手法,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给诗蒙上一层朦胧色彩,给人以独特的审美感受。2.作者简介江河。1949 年生,北京人...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星星变奏曲》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