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六朝均建都于此。这些朝代,国祚极短。在它们悲恨相续的史实中包含极深的历史教训,所以金陵怀古后来几乎成了咏史诗中的一个专题。在国运衰微之际,更成为关心政治的诗人常取的题材。若论写得早又写得好的篇章,不能不推刘禹锡的《金陵五题》。《石头城》就是这组诗的第一首。石 头 城•唐 刘禹锡教学目的 : 1 、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 、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点 :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石头城遗址 石头城是建康西面最重要的军事堡垒,依山而建,西、北两面濒临长江。自三国至六朝时期,长江成为了保卫都城的重要防线,凭恃长江天险的优越地势,敌人难以进攻。这里又曾是孙吴的水军驻所,沿江的最大港口,可以停船舶千艘。 石头城因清凉山、长江为城池,城中设有仓库储存军械、粮食等,可见这里以防守及军需补给为要;同时在城西南段设烽火楼,与沿江各要地的烽火台攀目相望,一昼夜间,军情已可传遍长江沿线所辖各地,直达西都武昌,构成江沿线的重要警报系统。 石头城作为守卫都城的军事城堡,棰尧有名。唐朝诗人刘禹锡有一首提及石头城的诗:“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颈。”描述了西晋灭吴的情景,传诵一时。在唐朝由于全国一统,石头城已不起作用;到了五代,因江岸变迁,石头城失去天然险势,也就逐渐荒芜了。 石头城建筑于山岩之上,最初应是土坞,后来才加砖累甓,现在西、北沿江一带垒石所筑的城墙仍清晰可见,原是六朝的遗迹,砖墙石块可见的部分最厚达十二层,高 5.5 米。城墙上凸起的部分,是岩石风化的结果,当地人称此部分为“鬼面”。 这首诗通篇都是写景,以凄凉的基调寄寓着国运衰微的感慨。前两句“故国”“空城”后宜作一顿,以示六代帝王之都已成空城之意,“在”“回”二字系诗人感慨所在,宜重读。后两句借月抒怀,重音须落在“旧时月”和“还过”上,要有讽喻现实的意思。 诵读指导 刘禹锡 (772—842) 唐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 ( 现在河南洛阳 ) 人。唐顺宗永贞元年 (805 年 ) ,参加王叔文革新集团,谋夺宦官兵权,失败后被贬为朗州 ( 现在湖南常德 ) 司马。元和十年 (815 年 ) ,被召至京,游玄都观,写诗讽刺新权贵,复出为连州 ( 现在广东连县一带 )刺史。长庆元年调任夔州刺史,三年后再调为和州 ( 现在安徽和县 ) 刺史,在任两年复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