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好课外阅读指导“三步曲”郑玉宝 书籍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主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健全学生心灵人格有重要作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对各学段的阅读内容、阅读数量提出了建议。据专家们研究:学生的阅读量只有达到课本的4~5倍,才有可能形成语文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小学阶段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可见,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作为教师,怎样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缤纷世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呢,我认为要奏好以下“三步曲”。一、激发阅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将教师的“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才会如花香引来蜜蜂一样,努力寻求阅读机会,得到阅读满足。《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阅读目标提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如何使学生充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呢,激发他们浓厚的阅读兴趣呢?1、榜样引路。我引领他们走进名人阅读的故事中,给他们讲鲁迅年轻时发愤求学,锐意攻读的故事,告诉学生鲁迅购书数千卷,日夜攻读,学识日长,以至达到“心通中外千年史,胸藏古今万卷书”的博学程度。他以烧饼充饥,辣椒御寒,节衣缩食省钱购书。因为成绩优秀而获得的勋章,鲁迅都拿去换书,从不保留。我还给他们介绍著名学者、诗人闻一多苦读的事迹:据说有一次他因读书专心,一条蜈蚣爬上了他的鞋也没有发觉。这些生动的例子、真挚的情感抓住了孩子们的心,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伟人们读书的勤奋,也从伟人们的成就中体会到读书的成效,从而激发读书的渴望。2、推荐好书。书的海洋是浩瀚的,如果不加选择地盲目阅读,学生往往难以进入完整而丰富的知识体系,甚至难免会碰上一些内容不健康或不适宜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因此,我们要适时选取一些合乎学生心理特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课外读物,让他们有亲近感。也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自己喜爱的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强的读物,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如低年级学生喜欢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等有趣的读物;中年级学生喜欢情节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高年级学生可推荐名篇佳作、历史名著等。二、指导阅读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