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蝉》导学案 陈秀东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六年级语文(下册)《螳螂捕蝉》学习目标: 1、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懂得劝说别人应讲究方式方法。 2、理解“蝉、螳螂、黄雀,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却没有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明白吴王打消攻打楚国念头的原因。 3、分角色朗读课文,会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表现课文内容、表达对课文的理解。 导学案活动单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口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听写词串 2.口头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二、解读故事前因后果(一)解读故事的前因导学引路1、自由朗读前因部分(第一自然段);2、这一部分共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写了什么?从这一部分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点拨1、大臣是如何劝阻吴王的?A、如何理解“取胜的可能性很大”?B、大臣坚决反对攻打楚国有充足理由吗?从文中找出相关词句说明。2、如果吴王是个理智开明、民主的君主,他可能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3、可事实上他是怎么说的?从中你看出了什么?(二)解读故事的后果导学引路1、读故事的结果部分;2、从这个结局中你读懂了什么?交流点拨1、如何理解“恍然大悟”?从中你看出了什么?2、吴王为什么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三)激发探究欲望比较故事的前因与后果:同样是劝阻吴王放弃攻打楚国的念头,吴王的态度前后有这么大的差别,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呢?1、提出自己的问题。2、小组长将各人的问题记录在活动单上。3、对比故事的起因与后果,你感受到少年是个怎样的少年?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2、独立思考你读懂了什么?3、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1、读最后一自然段。2、独立思考你读懂了什么?3、组内交流。4、全班交流。我的疑问: 三、探究释疑导学引路:自由朗读故事主体部分(2-11 自然段),在相应的词语、句子和自然段旁对探究的问题做上记号或写上批注。(可以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的语句来分析。)1、组内交流,组长用简洁的语句在活动单上做好记录。2、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发言)四、感悟故事1、少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2、从哪儿看出,故事很吸引人?少年通过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诉吴王什么道理呢?3、讲讲少年的故事,思考:它们“眼前的利益”分别是什么?“隐伏着的祸患”又分别是什么呢?先结合课文,根据表格提示自学,再小组交流讨论。眼前的利益隐伏的祸患蝉螳螂黄雀五、角色体验1、组长分好角色2、组内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