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短文两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2.了解先抑后扬和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3.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学习重点】1.感受作品语言柔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2.联系生活,深人感受生命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情感。【学习难点】 了解先抑后扬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课时】1课时【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收敛( ) 聒聒( ) 宽恕( ) 2.自由朗读课文《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把你认为重点的句子画下来,反复朗读。3. 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学习过程】一、 导入:二、检查预习:1.见预习 1.2. 简介作者: 3.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抽男女学生各一名)。4.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讨论下面几个问题: (1)《蝉》一文里有一句话是全文的文眼,请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贝壳》一文中,作者先对贝壳的精美作了一番描述,然后生发了哪些联想?三、质疑探究:再次默读全文,思考下面问题:1.《蝉》一文中的“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噪”,“秋风颜色”给了你怎样的感受?2.《贝壳》—文中的“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的—丝不苟呢”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贝壳》最后一段说: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巳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尸你怎样理解此处的“怎样固执而又怎样简学-的心”?4.试比较两篇散文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四、归纳整理,拓展提高: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打算怎样做,才让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更有意义? 五、课外作业: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淡 竹 (苏沧桑)2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