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的整合案例----《铵盐的性质》教学案例 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是教育事业进步的动力,信息技术的大量、广泛的运用,给教育系统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也对高中化学教学也带来了明显的整合效应。信息技术的运用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直观、高效等优势,信息技术不只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服务于学科教学的得心应手的教学媒体,是提高教育教学效率、更好地进行素质教育的工具。对于学生来说,信息技术则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本案例是高二化学《铵盐的性质》一节内容在网络环境下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了农业生产知识,作为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整合的一个教学案例。 【案例过程】 一、课前准备:(本节课之前已完成氨、氨的实验室制法等内容)1、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在网上查找有关铵态氮肥的使用的内容、图片或录像; 2、仪器和药品: 仪器:试管、试管夹、酒精灯、胶头滴管 药品: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或碳酸氢铵)、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硝酸、AgNO3 溶液、PH 试纸、红色石蕊试纸 二、提出问题: 1、引言:氮肥是农业生产中最常使用的化肥之一,是三大化肥元素氮、磷、钾中重要的营养元素。什么是氮肥?氮元素对植物生长有什么作用?氮肥的分类有哪些? 2、学生:介绍各自查找的结果、打开相关网页,播放有关铵态氮肥的使用的录像、图片: ① 含有作物营养元素氮的化肥称为氮肥。元素氮对作物生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植物体内氨基酸的组成部分、是构成蛋白质的成分,也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还能帮助作物分殖。施用氮肥不仅能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还能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② 常用氮肥常分为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即铵盐(硫酸铵、碳酸铵、碳酸氢铵、氯化铵等),硝酸盐,其中硝酸铵既是铵态氮肥也是硝态氮肥,还有有机氮肥如尿素等。 3、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肯定的点评后指出,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水稻播种面占全国粮食作物的 1/4,而产量则占一半以上。 世界上近一半人口,包括几乎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人口,都以稻米为食。水稻生长过程中需要吸收较多铵态氮肥。要想知道贮存和使用铵态氮肥时要注意些什么,那先来进一步认识铵盐的性质。 三、探究铵盐性质 1、铵盐的物理性质 〔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各种铵盐样品。 〔提问〕铵盐物理性质从哪些方面体现?这些铵盐的外观如何? 〔学生〕固体的物理性质可以从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