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指导家长开展亲子活动“亲子教育”是 20 世纪末期在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等地,兴起的研究父母与子女关系及其教育的一个新兴课题,是一种专业化程度极高的、锁定孩子成长的系统新型教育模式。它通过调适家庭内部成员之间主要是父母亲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进行对父母的培训与提升。美国亲子教育倡导者 ThomasGordon 曾指出:现代父母并没有获得足够的机会和条件来接受如何教养子女的训练。幼儿园只有预先实施父母教育,提供一系列合理、有效并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协助父母教养他们的子女,才能提高家庭亲子活动的频率及质量。促进亲子关系的良性发展预防从而减少儿童适应问题的发生。幼儿园开展的集体的亲子活动,对家长进行亲子活动指导正是这样的亲子教育的特殊形式。一、帮助家长建立科学的教育理念1.以尊重孩子为基础,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请家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孩子,了解孩子的兴趣、发展的水平,根据孩子的实际状况选择活动,做到尊重孩子。在活动中倾听孩子意见,注意孩子的需求,及时调整活动安排。亲子活动是走进孩子内心的捷径。通过游戏、通过活动、通过一块完成一件事情,建立彼此的信赖度,逐步形成和建立平等的亲子关系。2.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理、生理特点,遵循科学的方法。家长通过观察和学习,逐步了解孩子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三至六岁孩子是个性倾向开始萌芽的时期。感知觉逐渐完善。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注意力不稳定,对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较易集中,但时间不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孩子的情感常受外界情境所支配,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并且不稳定。在个性方面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在活动中注意遵循规律,使用适合孩子特点的方法,注重科学。3.注重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为终生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家长应该明确的认识到亲子活动过程中,除了发展孩子的认知、良好个性以外,亲子之间的情感交流应该成为游戏的最重要目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获得良好情感体验是其成长、发展的基础。孩子需要的是爱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亲子活动应更加富于感性,而不是知识性和系统性。在孩子通向成长的道路上协助他构建自我。家长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各种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培养技能和技巧。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通过尝试、体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孩子的认识能力。在活动中还注重培养孩子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提高孩子语言交往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