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塘荷韵季羡林 季羡林:( 1911—— )当代学者,教授。作者简介季羡林 : 1911 年生 , 山东临清县人 。 1934 年毕业于清华大学 ,1935 年留学德国 ,1946 年回国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大副校长、中科院院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写作背景 季老研究佛学梵文较有造诣,他的研究与印度文化、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佛教自西汉东移传入我国,作为佛教“净土”代表的荷花丰富了中国荷花文化的内涵。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莲花(即荷花)是释迦牟尼的宝座,它是不受轮回的污浊环境影响的“佛的本质”,加上季老又是一个道家思想较浓厚的人,他追求清净无忧,荷花正像一个品行高洁的隐居者一样,恰恰符合了季老的追求。所以他才会对荷花特别地情有独钟,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散文。脍炙人口( kuài zhì )接踵而至( zhǒng )细弱单薄( bó )旮旮旯旯( gā ga lá la ) 耄耋 (mào díe)旖旎( yǐ nǐ )蓇葖( gū tū )睥睨( pì nì ) : 眼睛斜着看 , 形容高傲的 样子。 一 . 自渎课文,预习字、词。徘徊( ) 脍炙 ( ) 旖旎 ( ) 睥睨 ( ) 凌驾 ( ) 翘盼 ( ) 淤泥 ( ) 接踵( )páihuáikuàizhìyǐ nǐPì nì líng qiáo yū zhǒng●●●● 掌握词语 ( 给黑体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 脍( )炙人口• 旖旎( )• 接踵( )而至• 睥睨( )• 旮旯( )美味人人都爱吃 , 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大家都称赞。柔和美好。后面的人的脚尖接着前面人的脚后跟,形容人多,接连不断。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角落,比喻偏僻的地方。kuàiyĭ nĭzhŏngpì nìgā lá ★★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叙述的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一件十分平常的故事:友人从湖北洪湖捎来几颗莲子,作者把它投入池塘里,在年夏一年的焦急等待中,蛰伏的莲子终于破土而出,其形其色蔚为壮观。人们在阅读这篇散文是感受到生命力的强大,感受到自然界法则中那深邃的哲理,从“生存的力量”中获得人生的感悟。 ★★ 根据课文内容分析结构:清塘荷韵( 1-3 )( 4-5 )( 6-13 )种荷 盼荷赏荷(原因)记忆中曾有荷花的碎影没有荷花不符合我的审美观念中国人没有不爱荷花的(张扬生命)厚积薄发(彻悟生命)豁达洒脱赞美生命对未来充满希望 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动眼 动脑 再动笔荷 ( 线索 ): 想荷 (1 - 2 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