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最终目的——快乐 吉林省公主岭市环岭中心校 于艳明 阅读的最终目的究竟是什么?到底能够带给学生些什么?相信每一个家长,每一位老师(也包括我们在课题研究的开始)在重视阅读的时候,都带有很强的目的性,比如开阔视野、培养思维能力、培养阅读的习惯......甚至会认为读得多就可以写得好。 经过了深入的研究,换位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究竟阅读能带来什么?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快乐。阅读带来的快乐,让学生能够进行持久的阅读。这些快乐,又是丰富多彩的,不只是高兴这么简单。阅读能让学生体会到新鲜、刺激,能让他们随着文字体会不同的人生,这就是阅读的本源性快乐。这种快乐,让很多孩子手不释卷。看看那些课间跑到阅览室,捧书阅读而心无旁骛的孩子们,我们能够看到阅读的魅力。 所以,无论是怎样的阅读指导,都不应该忽视学生的这种阅读快乐。当然让学生感受读书是快乐的,也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通过指导实践,我越来越认识到,课外阅读有时意义不在阅读本身,而是阅读之外的读书观念、习惯的养成,读书方法的掌握。 一、灌输读书是快乐的理念,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作为老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最主要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乐趣,让学生明白读书是快乐的。 1、自由才能让快乐飞翔。要做到这一点很难。如果学生读了不该读的书?如果学生根本就不喜欢读书怎么办?如果学生因此过分迷恋课外书而影响了学习怎么办?这些问题我都思考过,但我还是能感受到老师指定的读物,并不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天天讲的道理,学生们并不会从那些严肃的读物中获得。老师作主、 老师安排,那就变成了帮老师读、帮家长读,学生体会不到快乐。所以,我尽量让学生明白,读书是快乐的。我告诉学生,如果阅读课外读物不能让你带来快乐,可以不读。如果老师推荐的读物不能让你高兴,你可以不读。我更愿意为学生创造一个更为宽松的环境,充分让学生处在一个自由、自主的选择中,而不给学生任何压力。读不读、读什么、怎么读书都由学生自己决定。当然,我会从另一些角度、时机、方式来提醒学生,做一些引导。比如我会同时推荐几本不同风格的书,让学生自己选择,我会在课上举某一本书中有趣的例子。让学生知道,原来这本书这么有趣,引起他们的兴趣。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了《狱中联欢》,引导学生读《红岩》。 。结合《用奇谋孔明借箭》的教学,介绍《三国演义》书中部分精彩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被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