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论语》》十二章十二章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孔子•释迦牟尼•穆罕默德•耶稣孔府大成殿大成殿孔子像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山东曲阜“三孔”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林孔子墓地 《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 20 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本文十二章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之道。人物及作品简介 孔子 ( 前 551— 前 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二十篇。 1 、积累文言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 3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 体会课文语言。 朗读 注音人不知而不愠( yùn ) 不亦说( yuè )乎 吾日三省吾身( xǐng ) 传( chuán )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wǎng ) 思而不学则殆( dài ) 一瓢饮,在陋巷( lòu ) 知之者不如好( hào )之者 博学而笃志( dǔ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 ( 知识 ) ,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 ( 到这里 ) 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段解: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个人修养、修身做人 ) 。第一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重点字词解释 : (1) 子:先生,指孔子。 (2) 而:连词,表顺接。时:按时 。之:代所学的知识 (3) 说:通“悦”,愉快。 (4)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亦:副词,也。 (5) 人不知: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连词,表转折。却,但是。 (6) 愠:生气,发怒。(7)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重点字词解释 : (1) 三省( xǐng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2) 忠: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3) 信:真诚、诚实。 (4) 传: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