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做好新时代的幼儿家长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下午好!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是我的荣幸,十分感谢各位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心,是社会和父母全部的希望!从孕育宝宝开始,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就可能会在心里憧憬着:一定要养育一个健康可爱的宝宝,而且要给他最好的环境和最好的教育,把他培养成为社会有用之材。这是每个做家长的心愿!确实,现在每对夫妇只能生育一个孩子或两个孩子,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输不起也无法弥补,因此,家庭、社会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艰巨的、长期的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配合。在人0-6岁早期阶段,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尤为重要,而家庭教育质量又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念和育儿方法。我们在坐的都是养育了一个三岁孩子的爸爸妈妈,下面我围绕“怎样做好新时代的幼儿家长”这个话题,想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师长。每个人从一出生最先接触的是父母,最早成长的环境是家庭,父母就是婴幼儿的模仿对象,父母的言行举止、品德、人格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古人云:子如其父。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品德行为可以从孩子的身上折射出来。人生头几年,是孩子智力发展、身体发育、良好个性形成的最佳时期,做父母的一定要抓住这一时期,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给孩子健康成长打好坚实的基础。古往今来许多对人类社会做出伟大贡献的优秀人物,在他们成长的最初阶段,都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这里个大家讲个故事:从“孟母三迁而择邻”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母亲的匠心:最初孟家住在鬼村,经常看到哭丧的情形,孟子也经常和村中小伙伴三五成群的模仿大人们丧葬的过程(晚唱孝歌、门上扎花圈、抬人恰恰),孟母十分忧心,就把家迁到一个集市附近;孟子在集市附近每天都能看到远远近近村民都到集市上交易,讨价还价,喧嚣热闹,耳濡目染,孟子也学会了斤斤计较,为了不让孟子沾染唯利是图的不良气息,孟母再次迁居;把家搬到了一个学堂附近,这里每天都有读书人来往,他们优雅的举止、从容的风范给孟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最佳的居住环境,于是才安心定居下来。发明大王爱迪生,小时候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在学校经常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或搞“小破坏”,老师认为是“低能儿”,让家长领回家去。再如:爱迪生有一位聪颖、睿智的母亲,她顺应孩子的兴趣爱好,精心进行家庭教育,最终一生只上了三个月小学的爱迪生在母亲的耐心教导下成了举世闻名的发明家。福禄贝尔说:“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持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确实,母亲以特殊的身份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同时,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不可忽视,父母应该同时给孩子全部的爱,孩子可以从母爱中感受温情、宽容与慈祥,从父爱中感受2坚强、大度与刚毅,父母可以说是塑造孩子阳刚与阴柔两种性格的力量,缺少父爱或母爱的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在人格上都有偏差。现在离异家庭很多,长期跟父亲或母亲一方生活的孩子会因爱的缺失导致人格不健全,要么胆小、脆弱、内向、好静;要么性格孤僻、暴躁、好动,不善与人交往。因此,做父母的应该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温馨的完整家庭环境。二、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俗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都热切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由于观念不同、方法不当,急功近利,其教育结果往往令人失望、甚至痛心。我们用新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分析当前的家庭教育发现主要存在一下三种误区:误区一:重养轻教。现在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般都是六个大人照看一个孩子,大人对孩子是百般呵护与疼爱,过度保护与代办。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宠,把孩子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不让孩子做自己该做的事,从吃到穿、从里到外,事事替孩子办好。孩子天性就喜欢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冒险”要求,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出事,就禁锢孩子的手脚,这也危险、那也不行,整天像“母鸡孵小鸡一样”禁止孩子自由活动,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