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教学设计方案课题名称《再别康桥》姓名何永杰工作单位宁晋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年级学科高一语文教材版本人教版一、教学内容分析《再别康桥》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册第一单兀《中国现代诗三首》之,课程标准对诗歌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该诗是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典型的表现了徐志摩诗歌的语言清新、音韵和谐、形象丰富、意境优美、深思飘逸的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 1928 年秋重回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感知《再别康桥》意境美。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入手赏析诗歌。2、过程和方法:学会朗读诗歌,展开想象,品味语言,把握诗歌的情感意蕴。3、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知诗歌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2) 感受作品蕴涵的真情实感,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和意境特点。三、学习者特征分析作为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开始,第一单元选编了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和外国诗歌。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读过不少新诗,但是这一阶段才识文学鉴赏的开始。学生初步涉足文学鉴赏,有必要教给学生一些诗歌鉴赏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但这不是最终的学习目标。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作为最终目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别离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是一种痛苦的感觉。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豪迈,也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更有“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伤感,这些都是古人对于别离的理解,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看待离别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二、康桥与诗人的关系(投影出示康桥背景图片)了解作者: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笔名南湖、云中鹤等。主要著作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写作背景1928 年秋,徐志摩重到英国,本诗记下了诗人再别康桥的情感体验。康桥,即剑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徐志摩曾在 1921-1922 在英国留学两年,大部分时间在此度过。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康桥的一切,早就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激情,于是便吟成了这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