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镜检查术小肠是整个消化管道中最长的一段,它上端始于幽门,下端止于回盲瓣,全长约 5〜7m,分为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又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和升部)、空肠、回肠 3 部分,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小肠的消化功能是通过消化酶的作用,其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等来自胰腺的外分泌酶,而真正由小肠分泌的酶可能只有肠肽酶一种,肠肽酶的作用主要是将胰蛋白酶原激活成胰蛋白酶,然后,激活后的胰蛋白酶又可激活糜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等,小肠其他的消化酶类大多存在于小肠上皮细胞内,属非分泌酶类。人体小肠肉眼可见的面积约为 1.9〜2.7m2,小肠粘膜有很多皱襞和绒毛,绒毛上皮细胞的顶端有伸出大量小突起,形成微绒毛(图 2-16)。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小肠具有吸收能力的表面积大为增加,据估计,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可达 200m2,约为小肠面积的 600 倍。由于小肠冗长、迂曲、重叠的特点,小肠疾病一直是临床检查的难点,尽管小肠钡剂造影、小肠 MR、99mT—RBC 腹部闪烁扫描、选择性腹部动脉造影等技术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由于小肠的解剖学特点,上述方法均有局限性,同时,这些方法的最大不足是不能作病理学检查。用传统的小肠镜进行小肠镜检查术( examinationofintestinalendoscopy ) ,即使一个操作熟练的内镜医师也只能使内镜到达曲氏韧带以下 150cm 左右处。目前,最新的双气囊全小肠电子内镜已能完成全小肠的检查,为小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利器。图 2-16 小肠皱襞、绒毛和微绒毛示意图一、适应证一)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特别是已大致除外胃和大肠出血的患者患者二)小肠良、恶性肿瘤。三)小肠梗阻的病因诊断。四)慢性腹泻、腹痛的病因诊断。五)外科手术时术中小肠疾病的探查。(一)有胃镜检查禁忌证者。(二)一般情况较差者。(三)心肺功能不良、有出血倾向、发热、感染、肝肾功能不良、肠粘连等。三、术前准备(一)操作者应亲自检查患者,了解有关病史。检查室内应有内镜医师 2 名,护理人员 1 名。(二)检查前,患者应禁食 12h。(三)检查前,为使患者能忍受较长时间的检查,应对患者作喉部局麻,肌肉注射山莨菪碱,并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呱替啶;必要时可给予经静脉的全身麻醉。(四)所需仪器双气囊小肠镜由图像处理器和光源装置、小肠镜、外套管、气囊、气囊控制器 5 部分组成,小肠镜全长约 230cm,外套管约 145cm,2 个气囊中,1 个在小肠镜头端,另一个在外套管头端,通过电子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