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病人的护理案例引导病人,男,40 岁,长途汽车司机。周期性上腹痛 5 年,常为烧灼样疼痛,多在餐后 3〜4 小时及夜间出现,进食可缓解,同时伴有暧气、反酸等表现。昨日饮酒后症状加重。查体:T37.0°C,P80 次/min,R20 次/min,BP120/75mmHg,中上腹、剑突下偏右有压痛,腹水征(—)。辅助检查:胃镜检查见十二指肠球部黏膜水肿,前壁近大弯处有一椭圆形溃疡,边缘光滑,表面覆盖白苔,周围黏膜明显水肿。临床诊断:十二指肠溃疡。消化性溃疡(pepticulcer)是指胃肠道粘膜被自身消化而形成的溃疡,可发生于食管、胃、十二指肠、胃-空场吻合口附近及含有胃肠粘膜的 Meckell 憩室。以胃溃疡(gastrieulcer,GU)和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最常见。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而得名。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全球性的多发病、常见病,临床上 DU 较 GU 多见,两者之比约为 3:1,但有地区差异。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DU 好发于青壮年,GU 多见于中老年,GU 发病年龄一般比 DU 迟 10 年。无论是 DU 还是 GU 均好发于男性。秋冬和冬春之交是本病的好发季节。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溃疡发生的基本原理是胃、十二指肠局部黏膜损害因素与粘膜保护因素之间失去平衡的结果。1•幽门螺杆菌感染大量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该菌感染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接受的有如下假说:①幽门螺杆菌-促胃泌素-胃酸学说:幽门螺杆菌感染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 G、D 细胞和壁细胞,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十二指肠的酸负荷增加;②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幽门螺旋杆菌只能在胃上皮组织定植,只有十二指肠球部发生胃上皮化生幽门螺杆菌才能定植下来。十二指肠球部的胃上皮化生是十二指肠对酸负荷增加的一种代偿反应。定植的幽门螺杆菌引起十二指肠炎症,黏膜屏障破坏,最终 DU 形成;③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减少了十二指肠碳酸氢盐的分泌,从而导致黏液屏障削弱,导致 DU 发生;④幽门螺杆菌感染削弱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削弱了胃黏膜的屏障功能,导致 GU 的发生。2•药物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糖皮质激素、氯吡格雷、化疗药物、双膦酸盐、西罗莫司等药物可以发生溃疡。 NSAID 是最常见的胃肠粘膜损伤药物 ,长期服用者大约 10%〜25%可发生溃疡。NSAID 除直接作用于胃、十二指肠黏膜导致其损伤外,亦可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