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2. 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文言实词的把握对文言文阅读至关重要,如果能把一篇文言文中的实词全部疏通的话,那这篇文章你就读懂了百分之七八十。那么,如何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呢?一方面我们要加强诵读,形成良好的语感;另一方面我们要多做积累,充实我们的知识储备库。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还有一些能帮助我们判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一.完成练习,探究方法1•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练习。(一)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以勇力事鲁庄公事:侍奉 B.乃献遂邑之地以和和:和平C.北面就群臣之位就:靠近,引申为“回到”D.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亡:丢失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胁迫君其图之考虑曹沫投其匕首丢下桓公怒,欲倍其约通“背”,背叛(二)白少傅居易,文章冠世,不跻大位。先是,刘禹锡大和中为宾客时,李太尉德裕同分司东都。禹锡谒于德裕曰:□近曾得白居易文集否?□德裕曰:□累有相示,别令收贮,然未一披,今日为吾子览之。□及取看,盈其箱笥,没于尘坌。既启之而复卷之,谓禹锡曰:口吾于此人,不足久矣。其文章精绝,何必览焉!但恐回吾之心,所以不欲观览。□其见抑也如此。衣冠之士,并皆忌之,咸曰:□有学士才,非宰臣器。□识者于其答制中见经纶之用,为时所排,比贾谊在汉文之朝,不为卿相知,人皆惜之。□□节选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有删改。3.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文章冠世,不跻大位跻:晋升 B•累有相示相:动作偏指一方,指“我”C.既启之而复卷之启:启发 D.其见抑也如此见:表被动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别令收贮,然未一披看盈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