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3 第一篇医学影像学概论第一章放射影像学医学影像学:一门应用医学影像学设备,观察病人体内器官形态和功能,并对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学科。第一节 X 线成像X 线具有与X 线成像和X 线检查相关的特性为:穿透性、荧光效应、感光效应、电离效应。X 线图像的形成是基于以下三个基本条件:首先X 线具有一定的穿透力,能穿透人体的组织结构;第二,被穿透的组织结构存在着密度和厚度的差异,X 线在穿透的过程中被吸收的量不同,以致剩余下来的X 线量有差别。第三,这个有差别的剩余X 线是不可见的,经过显像过程,例如用X 线片显示,就能获得具有黑白对比、层次差异的X 线图像。人体组织结构根据密度不同可归纳为三类:属于高密度的有骨组织和钙化灶等;中等密度的有软骨、肌肉、神经、实质脏器、结缔组织以及体液等;低密度的有脂肪组织以及有气体存在的呼吸道、胃肠道、鼻窦和乳突气房等。第二节传统及数字X 线检查技术数字 X 线成像技术包括计算机X 线摄影 、数字 X 线摄影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字影像信息,消除骨骼和软组织的影像,使血管显影清晰的成像技术。第三节计算机体层成像像素 :矩阵中的每个数字经数模转换器转换为由黑到白不等灰度的小方块,称之为像素。体素 :图像形成的处理有如将选定层面分成若干个体积相同的长方体,称之为体素。( ): 不同于 X 线成像,它是用X 线束对人体层面进行扫面,取得信息,经计算机处理获得的重建图像,是数字成像而不是模拟成像。图像是由一定数目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矩阵排列所构成的灰阶图像。这些像素反映的是相应体素的X 线吸收系数。2 / 33 图像还可用组织对X 线的吸收系数说明密度高低的程度。但在实际工作中,不用吸收系数,而换算成值,用值说明密度,单位为。检查分为平扫、增强扫描、造影。对比增强是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对比剂后再行扫描的方法,经常使用。注入碘对比剂后,器官与病变内碘的浓度可产生差别,形成密度差,能是平扫未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显影。通过病变有无强化及强化方式,有助于定性诊断。常用的方法为团注法,即在若干秒内将全部对比剂迅速注入。依扫描方法分为常规增强扫描、动态增强扫描,延迟增强扫描和多期增强扫描等。血管造影 :采用静脉团注的方式注入含碘对比剂80~100,当对比剂流经靶区血管时,利用多层螺旋进行快速连续扫描再经多平面及三维重组获得血管成像的一种...